來源:中國石油報 時間:2024-03-01 10:23
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之路,走得艱辛曲折,又宏偉壯闊。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油氣供給安全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砥礪奮進,幾代石油人的接續奮斗,在蒼涼而貧瘠的黃土地上,我國陸上第一大油氣田崛起。長慶人勇扛責任、擔當作為,端牢能源飯碗,當好能源保供的“頂梁柱”和“壓艙石”。
2023年,長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連續第四年突破6000萬噸,經濟可采儲量超額完成,建成了國內首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頁巖油新類型資源潛力進一步挖掘形成……企業發展的質量更優、動力更足!
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勇打勘探開發進攻仗、勇吹沖鋒號,是歷史賦予能源央企的重托,時代寄予的厚望!長慶人必將以求真務實的奮斗精神,持續提升能源高效供給能力。
長慶油田隴東頁巖油鉆井作業現場。
再認識再突破 在變局中夯實“大”的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作出了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端牢能源飯碗、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等重要指示批示。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到位?如何把國家能源的“壓艙石”構筑得更加牢靠?
勘探是基礎、是關鍵,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儲藏的油氣資源素以“三低”著稱,即低滲、低壓、低豐度,70%的儲層滲透率小于1個毫達西。開發難,實現規模效益開發更難。
堅持“穩”在“大”之前,“大”在“穩”之上,作為“先鋒”的勘探開發工作,亦是如此!
標準化操作提升氣區產建效率。圖為工作人員進行壓裂前的井口作業。
面對資源稟賦的先天劣勢,面對愈勘探愈難、愈開發愈險,而又必須迎難而上、破局而上的發展難題,長慶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和“爬山過坎、滾石上山”的勇氣,一次次在反復探索中打破思想禁錮,推翻傳統地質理論認識,通過“廣覆式生烴、滿湖盆富砂、全方位運聚、大面積成藏、立體式疊合”等全新的油氣成藏理論體系,一步步打開鄂爾多斯盆地勘探新局面。
2023年,長慶油田圍繞盆地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牢固樹立勘探沒有失敗的理念,突出“風險勘探、規??碧?、精細勘探、高效勘探”四個層次,堅持戰略發現、效益增儲齊頭并進,推動油氣勘探從均衡投入向高效勘探、從重常規向常非并舉、從重地質儲量向重經濟可采儲量、從傳統勘探向科技創新驅動“四個轉變”, 強化勘探“攻城”、開發“打援”一體協同,加快落實規模儲量區以及高效建產區。
甘肅隴東區塊石油資源豐富,開發效果好,但天然氣資源的探勘開發之路卻并不順利,特別是想要實現深層致密氣的高效開發,絕非易事!據權威資料顯示,隴東地區上古生界天然氣資源量約為1.1萬億立方米,但勘探表明該區成藏地質條件尤其復雜。
加速推進頁巖油勘探開發。圖為長慶油田隴東區塊頁巖油壓裂作業現場。
敢想、更敢干。2023年,長慶油田進一步加大地質理論創新及工藝技術攻關,深化沉積體系再認識,通過構建“古底形控相、沉積相控儲”模式,精準識別出三個相帶邊界,在進一步明確砂體展布規律的基礎上,創建“方位+角度”的雙敏感預測薄砂體技術,深薄儲層預測符合率達80%,為井位優化部署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攻關形成以“精細密切割強加砂、氣體增能快返排”為核心的增能助排一體化提產技術,直井、水平井試氣效果顯著提高,探井成功率創新高。
“我們通過挖潛致密油億噸儲量,集中勘探19口井獲工業油流,發現了新的規模增產建產區?!遍L慶油田隴東石油預探項目組章輝若告訴記者,正是地質理論的不斷創新和突破,讓長慶為氣化隴東再添新活力,實現了西峰下面找西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長慶油田2023年新增三級儲量繼續蟬聯國內第一,非常規源內氣藏水平井最高日產超10萬立方米,斬獲國內首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開辟了新的戰略接替層系。頁巖油勘探實現“三級跳”,隴東紋層型、陜北泥紋型勘探取得重要進展,行業引領示范作用更加顯著。通過轉變復雜區勘探思路,攻克黃土塬三維地震難題,一舉拿下長慶第36個億噸級整裝油田,形成50萬噸建產能力。
這一年,長慶油田油氣勘探不僅創近年來最好成績,更為建設世界一流大油氣田夯實了資源基礎。
再創新再精進 在一體中撐起“大”的脊梁
作為資源型企業,油氣產量當量的突破,離不開資源的支撐。
支撐背后的力量是什么?是清醒的認知、清晰的布局、明確的方向以及細致的路徑。
作為開發了半個多世紀的油田,長慶油田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所在的鄂爾多斯盆地是能源“聚寶盆”,礦權內常規油氣資源探明率僅為45%左右,頁巖油、煤巖氣等非常規資源和新能源資源十分豐富。
而不容忽視的劣勢也顯而易見:地表環境復雜、資源分布不集中。隨著近年來開發周期不斷延長,盆地發現優質儲量難度越來越大,致密氣、頁巖油儲量占比逐年升高,規模效益儲量發現難度直線上升。
加大勘探部署落實力度,支撐油氣增儲上產。圖為工作人員在作業現場進行實鉆效果分析。
以非常規思維,破解非常規難題。
長慶油田突破瓶頸、突破極限,用管理創新提管理效能,用管理精細促提質增效,形成“三個重新認識”“五個不等于”等勘探哲學思維,以思想解放推動勘探實踐。
圍繞高質量勘探管理,長慶油田以SEC儲量和油氣田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為原則,進一步創新運行機制和生產模式,推進油氣勘探工作高效運行。
為了加大探轉采力度,長慶油田超前謀劃、礦儲聯動,緊緊牽住SEC儲采平衡這個“牛鼻子”,突出新區新領域集中評價、規模效益區塊高效勘探、油藏評價高質量增儲、老區提高采收率、投資優化及管理創新等重點工作,高質量推進源頭增儲。嚴格落實股份公司三年儲采平衡的工作要求,優化勘探布局,發揮重點領域專班作用,完善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機制,集全公司之力整體推進“一號工程”,推進三個層次重點領域規模增儲,即風險勘探尋找戰略接替、規模勘探筑牢儲量基本盤、效益勘探源頭提質增效,年度轉采面積占中國石油的56.3%。
高質量發展首先是高質量的資源發現。長慶油田按照風險勘探、規模勘探、效益勘探三個層次總體布局,以規模發現和經濟可采儲量提交為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搭建油氣勘探協同、開放、共享的合作大平臺,推行大科研項目管理體系,發展完善五大成藏地質理論和配套技術系列,整合力量開展原創性科技攻關?!霸菏看笾v堂”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鄂爾多斯盆地“1+2+N”地震創新聯合體探索破解難題新路徑。一系列推陳出新舉措的落實落地,不斷推動盆地整體地質認識、關鍵工程技術進步。
構筑勘探精品工程,必須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長慶油田堅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突出“完善機制、源頭控制、關鍵環節、責任落實”的閉環管理要求,通過建立“六位一體”質量監管體系,打造現場鉆試入井材料檢測聯合實驗室,嚴抓鉆固井質量、壓裂施工求產、測錄資料錄取質量過程,全方位保障勘探成效。
同時,按照“搭建一個平臺、組建一個專班、創建一套機制”的工作要求,組建聯合攻關團隊,構建以項目組為主體、鉆井和壓裂工程專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管理體系,堅持項目制管理、專班制運行,多專業高效協同、集智攻關,保障現場施工快速推進。建成的中國石油首個非常規源內氣藏生產管理與研究決策平臺,讓隨鉆導向、問題診斷、動態分析、投資對標等業務實現指尖管控。
再探索再實踐 在博弈中注入“大”的能量
截至2023年12月底,在位于甘肅省環縣的黃土塬上,長慶油田通過轉變勘探思路,從近源走向遠源,從構造穩定區走向復雜區,歷經5年的時間,在該區累計實施三維地震1600平方千米,對成功打開盆地開發“西大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三五’以來,三維地震技術支撐了慶城10億噸級頁巖油田、青石峁千億方氣田、隴東千億立方米大氣區的勘探突破和有效開發。”長慶油田勘探事業部常務副經理楊文敬告訴記者,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形成特低滲、超低滲油田開發主體技術,掌握了水平井優快鉆井、體積壓裂的關鍵核心技術,讓“三低”油藏重新煥發活力。
長慶油田油氣產量基數大,增產機遇多,但隨之而來的上產壓力也重。地宮有“寶藏”,是自然的饋贈,如何叩問地宮找到“寶藏”,是時代給出的“考題”,必須有“技”可施。
圍繞“SEC儲采平衡、頁巖油氣革命、壓艙石工程、提高采收率”四大重點工程,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和實現科技增油增氣,長慶油田堅信,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石,是企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標志。
一體化組織運行實現天然氣規模效益開發。圖為投產前試氣壓裂操作現場。
為此,長慶油田聚焦油氣勘探領域的重大技術問題,優化布局基礎性、緊迫性、前沿顛覆性技術,在關鍵領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原創性、引領性技術。
在非常規源內氣藏勘探中,長慶油田全面實施“五橫五縱”全盆地地震格架大剖面,先后形成了非常規源內氣藏地震預測技術、測錄綜合評價技術;研發的強抑制防塌鉆井液體系,讓單日最長進尺由239米提升到403米。經過三輪現場實施,鉆井平均復雜時效由15%下降至4%,平均鉆井周期由89天下降至64天,刷新非常規源內氣藏水平井國內最長水平段、一趟鉆長度等多項紀錄。同時,創新探索提效降本鉆試工藝,開展的小井眼短水平井試驗、二氧化碳壓裂探索性試驗,為提速降本探索出了新途徑。麒35H水平井作為國內首口非常規源內氣藏水平井代表,開展二氧化碳泡沫壓裂試驗后,壓裂用水減少50%,試氣獲5.2萬立方米/日高產。
當頁巖油革命被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時,地震勘探的作用日益凸顯。為了攻克黃土塬地震采集世界級難題,長慶油田通過推行“裝備革新、技術升級、管理創新”三大舉措,研發黃土塬全氣動風鉆、高通過性震源、無線節點接收等特色裝備,野外作業由“單打獨斗、各自為戰”轉向“流水線+集團軍”模式,地震資料品質大幅提升,采集成本下降18%。
“過去,我們用二維地震技術,相當于只能平面看到一個圓圈。現在,三維地震技術將圓圈變成了地球儀,地下低凹區隱蔽構造圈閉實現了從‘看得見’到‘看得清、看得準’的轉變?!笨碧绞聵I部副經理王學剛說,不僅如此,長慶油田創新研發基于AI的不同尺度斷層雕刻技術系列,準確識別多期斷層,精細刻畫古今構造,進一步落實有效圈閉。在此基礎上,創建“斷砂輸導、側向運聚、斷隆控藏、物性控富”的成藏新模式,打開了盆地西緣低凹區找油勘探新局面。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長慶油田不僅始終端牢能源飯碗,更要端好能源“優質飯”,以革命的精神推動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增儲上產,以堅定的步伐行進在奮力繪就“大強壯美長”的新發展圖景征程中!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