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時間:2023-08-23 17:28
國內外油氣行業形勢分析(2023年8月)
楊永明
·焦點月評
油氣礦業權出讓再提速
·國際要點
沙特等產油國供給收緊推動油價上漲
澳大利亞罷工引發天然氣市場價格波動
·國內要點
原油生產有所放緩,天然氣生產有所加快
煤層氣開發獲得突破
頁巖氣勘探取得新進展
LNG接收站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民營石化巨頭加快全產業鏈發展步伐
成品油價格迎來四連漲
·焦點月評
油氣礦業權出讓再提速
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確保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持續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是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的客觀需要。7月28日,自然資源部官網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指出,將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除協議出讓等特殊情形外,礦業權一律按照《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競爭出讓。
油氣資源作為重要的能源礦產和戰略性資源,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系國家安全。推進油氣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既是實施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現實要求,也是構建油氣安全保障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近年來國家逐步推進以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為實現投資開發主體多元化,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從2011年開始,我國逐步探索放開油氣勘查開發市場,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委托地方政府以招標、掛牌、拍賣等方式開展了多次常規、非常規油氣礦業權競爭出讓工作。
從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2012年首次就頁巖氣礦權公開向社會招標,到2015年公開對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招標出讓,民營企業、地方國企等主體逐漸進入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201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并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提升資源接續保障能力,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加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允許符合準入要求并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勘查開采體系。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2019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其中《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明確規定,取消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于合資、合作的限制。這是我國首次對外資全面開放油氣上游領域。2009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明確支持民營企業進入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2020年1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自然資規〔2019〕7號,以下簡稱7號文),宣布從2020年5月1日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凈資產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的內外資公司,均有資格按規定取得油氣礦業權。截至目前,通過油氣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已有數十家地方能源國企和民營企業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近兩年以掛牌方式出讓為主,節奏明顯加快。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共掛牌出讓廣西、黑龍江、新疆等省份42個石油天然氣、頁巖氣區塊。
此次發布的《自然資源部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外界關注的開放油氣勘查開采市場問題上,再次明確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凈資產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的內外資公司,均有資格按照規定取得油氣礦業權。從事油氣勘查開采應當符合安全、環保等資質要求和規定,并具有相應的油氣勘查開采技術能力”。
另外,油氣礦業權實行探采合一制度是此前7號文出臺的一項創新制度,符合油氣等流體礦產勘查開采一體化、探采界限難以明確劃分的實際。本次《意見》結合3年來的實踐,梳理細化了自報告探采合一計劃、開展探采合一工作、登記采礦權等各環節以及未轉采的管理要求,并明確了《油氣探采合一計劃表》內容。《意見》規定,油氣礦業權人發現可供開采的油氣資源,完成試油(氣)作業后決定繼續開采的,在30日內向有登記權限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交探采合一計劃表后可以進行開采。報告探采合一計劃5年內,礦業權人應當簽訂采礦權出讓合同,依法辦理采礦權登記。報告探采合一計劃超過5年,未轉采礦權仍繼續開采的,按照違法采礦處理。礦業權人完成試油(氣)作業后決定不再繼續開采的,以及5年內開采完畢或無法轉采并停止開采的,不再辦理采礦權登記。
油氣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是我國油氣行業上游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形成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油氣礦業權出讓管理制度,創造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共同參與和競爭的油氣市場環境,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國際要點
沙特等產油國供給收緊推動油價上漲
8月3日,沙特能源部官員稱,沙特將把從7月開始的日均100萬桶的自愿減產措施延長至9月底。不久后,俄羅斯表示將在9月減少石油出口量,削減規模為每日30萬桶。普氏能源8月9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由于沙特的重大自愿減產生效,“歐佩克+”7月原油產量已削減至近兩年低點。根據歐佩克統計數據,7月歐佩克13個成員國的原油產量環比大幅下降83.6萬桶/日至2731萬桶/日。據美國船舶經紀公司和Trading Economics數據,7月俄西部港口原油出口量減少63萬桶/日。減產使烏拉爾原油價格升至G7價格上限計劃啟動以來最高水平,目前已超過70美元/桶。
針對俄羅斯可能會通過原油出口實現收入增加的風險,目前美國正準備增加與西方貿易公司、保險公司和油輪船東的聯系,提醒他們遵守G7對俄羅斯海運原油實施的價格上限。另外,由于國際原油價格走高,美國再次推遲了對其戰略石油儲備的補充。由于去年以來美國拋售大量戰略石油儲備,導致其儲備規模處于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短期來看,沙特按計劃在8月和9月維持減產,這意味著歐佩克整個第三季度的平均原油日產量將維持在目前的2730萬桶左右。歐佩克分析認為,第三季度全球原油市場日供應缺口將超過200萬桶,這可能會導致全球庫存兩年來最大幅度的下降。據Kpler跟蹤數據,截至8月8日,全球原油庫存處于8個月以來的低點。加拿大投資管理公司Ninepoint Partners稱,預計到2023年底,全球原油庫存將降至8年來最低點。
8月1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最高點超過每桶88美元,為2023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隨著油價攀升至近期高位,多家國際投行看好下半年油價表現。美銀稱,維持2024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90美元/桶的預測不變。瑞銀8月16日稱,將布倫特、WTI原油年底價格預測分別上調5美元/桶、6美元/桶至95美元/桶、91美元/桶。
澳大利亞罷工引發天然氣市場價格波動
8月9日,歐洲天然氣價格盤中一度飆升近40%,作為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的TTF天然氣期貨近月合約價格走勢顯示,期貨價格從前一日的每兆瓦時近30歐元,盤中一度上漲至每兆瓦時43歐元以上,觸及6月中旬以來的最高點。最終結算價為39.7歐元,當日收高了大約28%。價格劇烈波動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亞部分LNG工廠的工人計劃罷工,可能阻礙澳大利亞LNG出口,造成市場恐慌。此次受到潛在罷工影響的包括Woodside的North West Shelf、Wheatstone和Gorgon三個LNG出口終端,設計出口能力分別為1630萬噸/年、890萬噸/年、1560萬噸/年。倘若罷工實際發生,共計4080萬噸/年的設計產能將受到影響,約占澳大利亞LNG出口終端設計產能的46.79%,占全球LNG出口終端設計產能的7.6%。花旗集團預測,如果澳大利亞的罷工事件很快開始并持續到冬季,可能會導致明年1月份歐洲天然氣價格翻倍,達到每兆瓦時62歐元左右。
雖然受到澳大利亞罷工風波影響,但目前天然氣市場的價格波動更多是消息面引起的業者對后市的擔憂,分析認為,氣價這種上行趨勢不太可能持續。一方面,9月再次迎來年內消費淡季,燃氣發電需求或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美國的供應強勁,并且其他供應也相對穩定。另外,歐盟儲氣庫已提前兩個半月達到儲氣量90%的目標。在歐盟加大天然氣儲備的情況下,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冬天可能會比去年安全很多,但是也警告稱,未來一到兩年,歐洲天然氣價格仍會繼續波動。首先,由于歐洲拒絕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以及俄無法立即調整天然氣出口方向,2023年俄天然氣產量將進一步下降。其次,烏克蘭方面8月16日表示,不打算與俄羅斯商談天然氣過境合同續簽事宜,將在2024年年底徹底關閉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轉運歐洲的輸氣管道。最后,天氣始終是需求端最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冬季天氣寒冷,將刺激天然氣供暖需求,仍會引起供應緊張。
·國內要點
原油生產有所放緩,天然氣生產有所加快
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的能源生產情況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產品生產均保持同比增長。與6月份比,原油生產有所放緩,天然氣生產有所加快。具體來看:
原油產量小幅增加,進口保持較快增長。7月份,生產原油1731萬噸,同比增長1.0%,增速比6月份放緩0.9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5.8萬噸。進口原油4369萬噸,同比增長17.0%,增速比6月份回落28.4個百分點。1—7月份,生產原油12237萬噸,同比增長1.9%。進口原油32575萬噸,同比增長12.4%。
原油加工增速加快。7月份,加工原油6313萬噸,同比增長17.4%,增速比6月份加快7.2個百分點,日均加工原油203.7萬噸。1—7月份,加工原油42671萬噸,同比增長10.9%。
天然氣生產加快,進口較快增長。7月份,生產天然氣18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增速比6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9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1031萬噸,同比增長18.5%,增速比6月份放緩1.1個百分點。1—7月份,生產天然氣134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7%。進口天然氣6688萬噸,同比增長7.6%。
煤層氣開發獲得突破
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取得突破。8月16日,我國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項目——潘河區塊薄煤層氣開發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取得新突破。薄煤層一般指地下開采厚度小于1.3米的煤層。潘河區塊薄煤層氣開發項目位于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累計建井212口,單井最高日產達1.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量超2500立方米。自2020年底試采至今,潘河區塊薄煤層氣累計產量達到1.8億立方米。據統計,我國薄煤層可采儲量占到全部煤層可采儲量的20%,約3500億噸,但與主力煤層相比,薄煤層如同“千層餅”,含氣量差異大、資源豐度相對差,長期被視為煤層氣開發中的“邊際資源”。近年來,中國海油對薄煤層進行集中攻關,構建了薄煤層氣立體勘探開發技術體系,在國內首次實現對薄煤層氣的資源提儲。
深層煤層氣開發取得突破。8月2日,中國石化部署在重慶市南川區的深層煤層氣井陽2井實現自噴生產100天,日產氣量穩定在1.2萬立方米,累計產氣120萬立方米,標志著中國石化實現了渝東南地區深層煤層氣的勘探突破。通常業內將1500米以深煤層氣認定為深層煤層氣。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深層煤層氣前景廣闊。但由于深層煤層氣地質條件更加復雜,具有埋藏深、地應力高、塑性強等特點,開發難度更大,目前尚處于勘探早期階段。陽2井是中國石化華東油氣分公司部署在南川地區的一口深層煤層氣直探井,井深超過1900米。該區塊煤層埋深500至3000米。陽2井的突破,有助于落實川東南深層煤層氣資源。
山西省深層煤層氣1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開工。7月25日,山西省重點建設項目深層煤層氣1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項目的開工,標志著全國首個深層煤層氣規模產能建設項目正式拉開序幕。2023年以來,山西省加快推進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6月份抽采煤層氣8.8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同期煤層氣產量的81.5%;上半年累計抽采煤層氣52.4億立方米,創歷史同期煤層氣產量新高。
頁巖氣勘探取得新進展
8月3日,中國石化部署在紅星地區茅口組的風險探井紅頁茅1HF井放噴測試獲得日產6.45萬立方米工業氣流。這是中國石化在川東復雜構造帶二疊系茅口組新層系頁巖氣首次取得勘探突破,拓展了國內頁巖氣勘探層系及領域。
8月21日,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重大突破,由勘探分公司提交的巴中氣田首期305.5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審定,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再添新氣田。該氣田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川東北地區致密砂巖良好的勘探潛力,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老油田開發步入中后期,常規油氣資源后繼接續力量漸顯不足,而我國頁巖油氣、致密油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隨著勘探開采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立足國內、增強油氣自主供應能力的重要方向。國家能源局于今年7月19日組織召開的2023年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提出,深入推進頁巖革命,推動頁巖氣實現二次跨越發展、頁巖油成為原油穩產的戰略接替。隨著勘探開發的深入和產量的攀升,非常規油氣展現出廣闊的資源利用前景。尤其是頁巖油、頁巖氣,已實現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頁巖油產量突破300萬噸,較2018年翻了兩番;頁巖氣產量達到240億立方米,較2018年增長122%。
LNG接收站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8月7日、8日,浙能溫州LNG接收站和廣州燃氣LNG接收站兩座接收站相繼迎來首船LNG到港接卸,兩大接收站正式投入運營。浙能溫州LNG接收站是浙江省第四座、浙南首座LNG接收站。該項目主要包括1座15萬總噸級LNG碼頭,可靠泊倉容8萬~26.6萬立方米LNG船舶、4座20萬立方米LNG儲罐及外輸管線和相應配套設施,設計接收能力為300萬噸/年。廣州燃氣LNG項目一期接收能力為100萬噸/年,主要包括2個16萬立方米LNG儲罐、3條升壓氣化生產線及廠區相關配套設備設施。配套碼頭工程建設1座可靠泊倉容3萬~14.7萬立方米LNG船舶的專用接卸碼頭,其中水工結構按靠泊倉容18萬立方米LNG船舶的規模建設。
而在不久前的6月21日,河北建投唐山LNG項目一期也正式投產運營。公開信息顯示,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福建漳州LNG接收站、潮州華瀛LNG接收站預計也將在2023年年內投產。包括香港的浮式存儲再氣化裝置(FSRU)項目在內,2023年國內將投產7個LNG接收站。據公開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有24座接收站投運,總接收能力9730萬噸/年,在建總能力超1.2億噸/年。2023年以來,先后投產的數個LNG接收站項目新增接收能力共計1350萬噸/年。當前LNG接收站擴建密集,多個LNG項目同時推進,規模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布局逐步呈現。據統計,2023—2025年間將有19座新建站投運,新增接收能力7780萬噸,屆時我國LNG接收站總接收能力將超過1.7億噸/年。隨著LNG接收站設施大規模投運,國際LNG采購資源也將迎來密集簽約期。
民營石化巨頭加快全產業鏈發展步伐
日前,榮盛石化發布公告稱,榮盛石化的控股股東榮盛控股已足額收到來自沙特阿美子公司AOC股份轉讓價款,合計人民幣246億元。雙方已于2023年7月20日完成過戶,過戶股數為10.1億股,占榮盛石化10%的股權。根據合作協議,榮盛石化及其子公司將與沙特阿美、阿美貿易新加坡公司在原料、成品油、化工產品、原油儲存及技術分享等領域開展全方面的協商與合作。沙特阿美將向榮盛石化旗下公司供應數量不少于48萬桶/日(約合2400萬噸/年)的高品質原油,以及石腦油、混合二甲苯、直餾燃油等生產原料。至此,民營石化巨頭榮盛石化通過沙特阿美打通油氣上游,間接擁有了大油田。
沙特阿美是全球第一大原油供應企業。2022年,沙特阿美原油產量為1042.75萬桶/日,占沙特原油總產量的99.08%。沙特阿美可以生產大量的石油,但是下游的石化業務發展相對滯后。近年來,其也在加強謀求延伸下游產業鏈,強化化工產業,實現油氣產業一體化發展。而榮盛石化運營著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是中國以及亞洲重要的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和高附加值聚烯烴的生產商,擁有全球最大的PTA、PX等化工品產能,同時在聚乙烯、聚丙烯、PET、EVA、ABS等多個產品的產能上位居全球前列。作為石化領域一體化龍頭企業,榮盛石化目前缺少的恰恰是上游的油氣資源。通過本次合作,榮盛和沙特阿美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延長彼此的產業鏈。
如果石化企業能夠背靠大油田,從源頭上解決原油問題,就可以化解掉很多原料供應風險,勢必會為企業長期穩健發展帶來助力。比如沙特阿美和榮盛石化的聯合,就為榮盛石化保證每天至少48萬桶的原油供應。與榮盛石化相似,我國還有一批大型民營石化企業,比如恒力、盛虹等。近年來,這些石化企業讓我國的煉油能力大幅增長。2022年,我國煉油能力達到9.2億噸。截至目前,國內千萬噸級以上的煉廠已經超過30家。隨著煉化一體化大項目越來越多,煉化單體項目越來越大,石化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規模增大,也意味著企業對于原材料的需求增大。與之相對的是,國際油氣市場的多變性給石化企業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而如今榮盛石化與沙特阿美的合作也為國內民營石化巨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
成品油價格迎來四連漲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3年8月9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提高240元和230元。折合升價,92號汽油上調0.19元/升,95號汽油上調0.20元/升,0號柴油上調0.20元/升。本次調價對于私家車主和物流企業來說成本增加。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車為例,這次調價后,車主加滿一箱油將多花9.5元左右。柴油方面,油箱容量為160升的大貨車,加滿一箱油將多支出約32元。本輪是2023年第十六次調價,也是2023年第八次上調。本次調價過后,2023年成品油調價呈現“八漲六跌兩擱淺”的格局。下一次調價窗口將在2023年8月23日24時開啟。
本輪計價周期內,國際油價維持偏強走勢。沙特將把100萬桶/日的自愿減產延期至9月,俄羅斯也承諾將在9月繼續削減供應,美國能源信息署亦對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均給予油價上行動力。目前來看,“歐佩克+”的減產氛圍仍在,美國夏季出行高峰尚未結束,基本面利好支撐延續,國際原油價格走勢較為強勢,布倫特原油價格和WTI原油價格在過去兩周之內均升至新高。預計下一輪成品油價格上調的概率較大。
責任編輯:吳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