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6-30 17:30
劉正英 雒興茹
“充電樁機體檢查正常,充電槍觸點無異常,充電樁外殼完好,該區域停車場充電樁運行正常。”6月23日,在甘肅省酒泉市世紀廣場西南角的公共停車區,國網甘肅酒泉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酒泉地區首個集光伏、儲能、充電、放電及電池檢測多功能于一體的“風光儲充”放檢低碳融合(超充)示范站進行專項巡檢,為廣大市民和游客綠色出行添足動力。
隴原大地的另一處,定西黃土高原的風電矩陣與酒泉戈壁的光伏板陣相映成景,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通過特高壓線路直送湖南、山東等地。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以科技創新驅動能源轉型,構建省市兩級電源接網服務體系,保障新能源項目“能并早并、應并盡并”。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甘肅新增新能源并網裝機超4693.51萬千瓦,為“十三五”時期的9倍,新能源裝機占比持續提升,正從“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加速跨越。
光伏光熱融合發展
繪就能源轉型藍圖
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內,白色風機群如林海延綿,每年將數十億千瓦時清潔電能通過特高壓線路直送湖南、山東等地,為東部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在阿克塞戈壁深處,匯東新能源“光熱+光伏”試點項目正書寫能源創新答卷——11960面定日鏡隨日轉動,構成國內在建單機規模最大的塔式光熱系統,通過光熱與光伏的智能耦合,既平滑光伏發電波動,又以光伏收益反哺光熱成本,實現新能源高效利用。
截至5月底,甘肅新能源裝機突破7000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比重超65%。今年前5個月,甘肅新能源發電量超395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近40%。這組數據背后,是甘肅從“風光資源大省”向“綠色能源強省”轉型的堅實步伐,其創新構建的多能互補體系,正為全國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提供可復制的“甘肅方案”。
儲能破題消納外送
綠電跨省支撐減碳
面對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消納、外送、調峰”三大難題,甘肅積極推行“新能源+儲能”模式,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在酒泉肅州區,甘肅目前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項目——阿特斯肅州區一期儲能電站已投運。這座戈壁上的“綠電充電寶”為新能源消納提供關鍵支撐。隨著金昌、武威等地大型儲能項目陸續落地,截至5月底,甘肅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突破500萬千瓦,刷新西北儲能紀錄。
與此同時,甘肅加速構建新能源外送“高速路網”。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后,這條全長926千米的“綠電動脈”實現“風光火儲”打捆外送,僅需0.003秒即可將甘肅清潔電能送達山東,年輸送能力達360億千瓦時,滿足超100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超1400萬噸,成為東西部低碳協同發展的標志性工程。
優化綠電綠證服務
打造甘肅低碳實踐
甘肅電力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創新實踐引發業界關注。在國網甘肅平涼供電公司米祥仁供電所設立的全省首家“綠電綠證服務站”,已構建起政策咨詢、交易指導、申領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體系,通過點對點精準服務企業綠證交易,推動能源消費向綠色轉型。“我們正助力用戶從‘用好電’向‘用綠電’跨越,打造行業服務標桿。”平涼供電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2025年上海碳博會上,甘肅綠電成果矩陣集中亮相:武威“碳覓沙洲”項目以“電—碳—生態”技術模型量化光伏治沙的生態價值,實現新能源開發與沙漠治理協同;慶陽“東數西算”智慧零碳園區、蘭州哈班岔村高海拔零碳鄉村等項目,展示了綠電在數據中心、鄉村建設等場景的深度應用;米祥仁供電所的綠電綠證交易管理平臺,成為市場化推動低碳轉型的典型案例。
從河西走廊風電基地到隴東特高壓外送通道,甘肅正以“風光儲輸”一體化模式加速能源變革。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