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能源之聲 時間:2025-04-11 17:47
近日
國家能源集團
“復雜發電工程數字化
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
順利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該項目開發出完全自主可控的
BIMBase圖形引擎
實現了引擎及平臺的全國產化
完成了在新能源、水電、火電等
典型發電工程的示范應用
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為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
注入強勁的新質生產力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
國家能源國產BIM技術成果應用!
龍源電力山西靜樂娑婆風電項目,總規模150MW,項目基于新能源三維數字化設計系統,以三維GIS技術為核心,集成風資源評估、微觀選址、集電線路優化及升壓站協同設計等功能,構建多專業數據聯動平臺。系統精準模擬山地地形,優化風機布局避讓復雜地貌,智能規劃架空線路路徑,同步完成發電量測算與經濟性分析,設計周期縮短40%。通過可視化場景動態驗證施工方案,減少返工風險,實現風機基礎、道路、電氣設備的“一鍵協同”,推動設計流程向可視化、流程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為山地風電集約化開發提供技術標桿。
龍源電力安徽霍邱縣馮瓴鎮100MW漁光互補光伏項目,依托新能源三維數字化設計系統,基于三維GIS技術精準模擬2184畝場區地形,集成光伏陣列、升壓站及道路智能設計,最大化土地與光能利用率;三維協同平臺統籌38臺箱變布局,智能規劃4回35kV集電線路,減少10.8km架空線路徑沖突。針對漁光互補特性,系統優化升壓站分區設計,預制艙、SVG設備及生活區通過三維碰撞檢測精準定位,縮短設計周期30%,實現生態與能源高效協同,助力項目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綠色循環模式,打造漁光互補標桿工程。
大渡河金川水電工程國產BIM技術應用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秉承“數字化服務緊密圍繞工程需求”的宗旨,基于“BIM+”多源數據管理與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圍巖潛在問題監測的數字化應用,實現了動態監控并顯示地下洞室施工過程中的地質預報信息,輔助現場安全施工,降低潛在風險。本項目初步解決了發電工程建設長期以來缺失自主BIM三維圖形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初步建立發電行業國產BIM軟件生態環境,在發電行業樹立央企科技成果推廣示范標桿,對鐵路、公路、水利、化工等行業起到引領作用。
浙江公司舟山電廠三期項目,是國內首臺應用國產BIM技術的燃煤機組,在三期擴建工程中收集了包含汽輪機、凝結水泵、磨煤機等18類重要主輔設備三維信息,以三維主動交互和被動演示的方式,對設備的拆解、安裝全流程進行交互模擬。檢修人員可通過三維虛擬操作,模擬實際現場的設備拆解裝配流程,并對測試結果進行記錄和評判。設備拆裝模擬通過創建高度逼真的三維模型,可準確反映設備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讓拆裝操作更加直觀,降低現場設備損傷率,縮短大修停機時間20%以上,有效提升燃煤機組拆解裝配的安全性與效率。
廣東公司惠州二期工程,采用“云大物移智”技術,貫穿燃氣發電工程設計、基建、運營全生命周期,推進集團公司“數字化”和“國產BIM”雙示范電站建設。該工程提出“一中心兩平臺三網絡四要素五過程六應用”的建設思路,打造基于國產BIM的數字化示范電廠,為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營提供有效決策支持,切實提升電廠管理質量和水平。該項目的成功投運,填補了國產BIM技術在燃氣發電工程領域應用的空白,解決了發電領域BIM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樹立了國產BIM技術應用的新標桿,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國能樣本”。
榮譽及專家鑒定意見
憑借卓越的技術成果,“復雜發電工程數字化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屢獲殊榮。先后榮獲工信部第六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銀獎、2021年“智水杯”全國水工程BIM應用大賽金獎、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三等獎、國家能源集團科技獎勵一等獎、中電建協電力建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十大國有企業數字技術成果”,成為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典范,具備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本次科技成果鑒定委員會給予“復雜發電工程數字化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高度評價。認為其構建了覆蓋新能源、水電、火電的全場景數字化設計體系,填補了能源場站協同設計領域技術空白,成功攻克了發電工程全鏈條數字化技術難題。這一體系的推廣,將加速能源產業 “智能設計-智慧建造-精益運維”全鏈條升級,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
依托BIM引擎及
平臺全國產化的核心優勢
國家能源集團
瞄準能源革命前沿領域
向風電大模型研發攻堅
為“沙戈荒”大基地智慧賦能
持續推進發電工程
全鏈條數字化建設
加快建設
世界一流清潔低碳能源科技領軍企業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