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綠色發展

“綠滿隴中”,定西步入綠色低碳發展快車道

來源:中國環境 時間:2024-09-05 17:47

  為深入學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踐行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中共甘肅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甘肅省定西市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審議通過了《中共定西市委關于實施綠滿隴中行動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把建設美麗定西、保護生態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入手,聚焦生態環境重點任務,全面安排部署,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領域、全方位、全地域、全社會推進。重點在6個方面聚焦發力,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筑牢隴中生態安全屏障。

  創新投入機制,多元化生態補償助力綠色發展

  抓好“五個聚焦”、構筑“五大機制”,加快綠色轉型追趕發展,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政治自覺,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向法治化、體系化、系統化邁進。

  聚焦“科技”完善賦能機制。開展“數字生態”建設行動,加強數據資源集成共享和綜合開發利用。全市已建成運行市級污染源監控平臺、市區大氣立體網格化監測監管平臺、機動車尾氣煙感監測監控平臺,以及1個國家級沙塵天氣影響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2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1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點、1個國家級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1個省級飲用水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1個省級電磁輻射自動監測站,督促144家企業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并與國家級和市級污染源監控平臺聯網,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實時聯網傳輸和共享使用。并與白銀、臨夏、甘南、天水、平涼等市州簽訂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推動形成“上下游聯動、左右岸協同、干支流協調”的跨界河湖治理保護格局。

  聚焦“多元”完善投入機制。實施縱橫結合的綜合補償制度。同時加快推進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實施渭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隴西段和渭源段、洮河渭源縣防洪治理工程、洮河臨洮縣辛店至紅旗段生態廊道及水環境整治項目等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以上江河主要支流治理項目7項,2023年完成年度投資4.2億元。

  聚焦“市場”完善交易機制。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開展生態產品與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發展權配額交易工作。積極探索林草碳匯開發,通過競爭機制,市林草局與開發能力強、實力雄厚、信譽度高的廣東華潤碳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定西市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對適宜開發的造林面積進行CCER項目開發,正在開展碳匯項目設計文件編制工作。

  聚焦“成效”完善激勵機制。著力構建以綜合信用評價為基礎的環保信用監管體系,堅持分類管理、動態調整,落實各類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健全重點行業激勵性生態環境績效分級制度。及時發布、更新環保信用信息動態和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全市174家企業錄入“甘肅省環保信用評價管理平臺”,并將定西市醫療廢物處置管理中心等環境信用良好、無嚴重環境違法記錄的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企業清單,積極選樹先進典型,激勵社會各界關注、支持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通渭縣剛強兄弟(許志剛許志強)被評為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

  聚焦“法治”完善護航機制。緊扣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重點、難點、熱點,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公益訴訟檢察有效銜接,以良法保障善治。2023年至今,全市運用《環境保護法》及其“四個配套”辦法,查封扣押1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1件,行政處罰案件37件,罰款389.02萬元。啟動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1件,已辦結7件,涉案金額421.09萬元。同時,在法定權限范圍內給予行政相對人容錯糾錯的空間,2023年對12家輕微違法且及時改正違法行為的企業,進行批評教育,免于行政處罰;對13家企業在處罰幅度范圍內從輕處罰。

  綠色低碳發展步入快車道,生態經濟雙贏局面顯現

  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筑牢國家西部和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中彰顯定西擔當作為。

  環境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全面落實《定西市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定西市關于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定西市市級有關部門和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污染防治及環境質量、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納入黨政履責管理督考一體化平臺進行考核應用,成為推動各級各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3年,定西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2天,優良天數比例93.7%,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57微克/立方米和28微克/立方米。2024年上半年,定西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64天,優良天數比例90.1%,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61微克/立方米和33微克/立方米。建成安定區關川河流域人工生態濕地凈化工程和牛谷河碧玉鎮段入河口綜合整治工程、漳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凈化工程。制定印發《散渡河消劣方案》,督促指導通渭縣嚴格落實《消劣方案》各項措施。潔源污水廠新建3000立方米臨時調節池和永久調節池各1座、加裝300方提升泵1臺,有效防止了高峰期污水外溢;2023年7—12月,散渡河小河口村國控斷面綜合水質達到Ⅴ類,2024年1-6月,散渡河小河口村國控斷面綜合水質達到Ⅳ類(水質目標Ⅴ類)考核要求。全市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75%,無劣V類水體。39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岷縣三溝金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2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通渭縣金銀花基地、渭源縣渭河源村和元古堆村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通過省級審查。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別為92%、100%。

  綠色低碳發展取得實效。大力實施“綠滿隴中”行動,加快推進以定西市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秦嶺西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修復、東西部協作生態林等林草重點工程為主的大規模國土綠化,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造林封育85.77萬畝、全民義務植樹3069.53萬株,通道綠化3184.76公里,完成草原治理45.35萬畝,林地總面積達602.82萬畝,森林蓄積量達684萬立方米,2023年森林覆蓋率達12.29%,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79%。積極推進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安定區再生水循環利用率達23.1%。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動形成以通渭縣、臨洮縣為農產品主產區,渭源縣、漳縣、岷縣為生態功能區,安定區、隴西縣為城市化地區的三大空間格局。碳排放總量增長趨勢控制在合理范圍,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288.43萬噸標煤,萬元GDP能耗強度下降4.1%。經初步測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0年下降13.6%。(汪蛟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