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7 16:03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見習記者 張浩正
4月16日,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玲龍一號”首臺主泵成功吊裝就位,為該工程后續冷試等關鍵節點提供了有力保障,標志著“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建設工作進入關鍵階段。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位于中核集團海南昌江核電基地,是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也是繼“華龍一號”后我國核電的又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其主泵的成功吊裝,進一步彰顯了我國在新型核能系統設計、高端裝備制造及復雜工程協同管理上的綜合實力,對鞏固我國在小堆國際競爭中先發優勢、形成我國模塊式小型堆先進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將管線比作‘血管’,主泵就是供血的‘心臟’”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所謂小堆,即電功率在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
“玲龍一號”首堆裝機規模為12.5萬千瓦,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此次吊裝的主泵則是“玲龍一號”的核心部件之一。
“‘玲龍一號’主泵為單速立式全密封泵,具有高安全性、全密封、長壽命等特點。在整個核能發電過程中,主泵可將堆芯內產生的熱量帶入直流蒸發器,從而產生蒸汽推動蒸汽輪機運轉,最終生成電能。”海南核電工程管理處副處長趙龍介紹。
對此,趙龍還向記者進行了形象地比喻:“如果把‘玲龍一號’回路中的管線比作‘血管’,那么主泵就是供血的‘心臟’。”
因此,主泵也是整個工程項目中最關鍵、最核心且技術難度最大的設備。同時,由于此次是首臺主泵吊裝,在很多方面都無經驗可循。
“真是摸著石頭過河。”趙龍表示,“比如看似簡單的設備入場過程,仍需經過多輪調整。不過也正是這樣,讓我們為今后小堆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歷經1000多個日夜,在長達1萬多小時的實驗以及4次關鍵技術改進后,我們終于實現了小堆主泵的生產制造。” 哈爾濱電器動力裝備有限公司工藝工程師柴文虎表示,“目前‘玲龍一號’的主泵已實現100%自主產權,其研制成功,為我們打造世界一流核主泵研制基地奠定了基礎。”
其實不僅僅是主泵,“玲龍一號”是我國在核電自主創新方面的重大突破,從研發設計到裝備制造都凝結著創新的結晶。
“目前‘玲龍一號’已成為繼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之后我國核電自主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趙龍表示。
“除發電外,還可用于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供熱等”
隨著此次首臺主泵的成功吊裝,“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建設工作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主泵安裝后,‘玲龍一號’首堆后續將迎來冷試、熱試、裝料等多個關鍵節點,不久后將建成投產。”趙龍表示。
數據顯示,“玲龍一號”建成投運后,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滿足52.6萬戶家庭生活所需,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8萬噸,植樹造林750萬棵。
而“玲龍一號”的用途不僅僅局限于發電。
據了解,“玲龍一號”具有功率較小,占地面積較小,選址較靈活等特點,在新一輪核能技術變革和國際產業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被稱為“核能充電寶”。
“‘玲龍一號’憑借小型化、模塊化、一體化、非能動的優勢,建成后除發電外,還可用于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供熱等。”海南核電調試管理處核島系統調試工程師謝有謀表示。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全球范圍內正在開發的小型堆技術有超過80種。“玲龍一號”作為中國在成熟壓水堆核電站和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核反應堆,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成為又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
就在“玲龍一號”首堆首臺主泵吊裝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也走進了中核集團海南昌江核電基地,實地調研了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堆“玲龍一號”工程。
“中國通過大規模建設核電站及推廣小型模塊堆技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能源解決方案。中國的核電發展為世界提供了典范,‘玲龍一號’示范工程為全球小堆發展樹立了標桿。”格羅西表示。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