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5-22 16:27
破解新能源汽車下鄉瓶頸
——大功率超快充基礎設施產業觀察
楊娜
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瓶頸問題,《意見》在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宣傳服務管理等三個方面,提出了11項具體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指出,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廣闊。要抓緊補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打消在農村地區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后顧之憂。
一邊是熱切進入鄉村市場的新能源汽車車企,一邊是望樁止步的消費者。中能傳媒通過產業組織、領先企業的采訪,力圖找到解決痛點、拉動內需之法。
下鄉勢在必行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082萬輛,增長61.6%。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25.6%,8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施建華指出:“我們已經提前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會超過900萬輛,二三線城市將成為主力。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將達60%,銷量接近1700萬輛。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有可能突破90%,銷量達到3200萬輛。”
2022年,我國新能汽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銷量占總銷量的16.7%。新一線城市、中小城市、二線三線和以下城市,私人消費正在穩步提升。
“這些數字不僅說明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指明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已從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快速延伸。未來,二三線以下城市的銷量會有巨大的增長市場,這也正符合我們汽車消費的規律。”施建華確信。
充電基礎設施成關鍵阻礙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評價:“現在,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最大的問題,還是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這次兩部委聯合發文,加快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說是抓住了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牛鼻子。”
近十年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充電樁運維、充電安全、用戶體驗和樁網協同。
據悉,南方電網已經將推動新基建與“十四五”規劃緊密結合起來,計劃投資251億元建設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有效帶動電網建設、元器件及設備制造、運營運維、整車銷售與售后服務等相關產業投資2000億元。
但農村地區情況比較復雜,居民與車輛分布較為分散,充電設施選址、安裝、運維、效率也面臨土地、用電、服務三大難點。充電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否到位,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下一步規模化發展的關鍵。
“現階段補電不便利的痛點非常明顯的,特別是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滯后,充電待時間長,充電的功率低,設備故障率高等問題,對我們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升級形成一定制約,公共充電樁利用頻率低,也是影響了運營商的盈利性,進而影響了他的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施建華指出。
相關市場統計顯示,快充樁因充電速度快成為96%用戶的首選。面對用戶強烈的高效補能訴求,和新能源汽車用戶更青睞快充的真實渴望,如何打造高質量充電,成為滿足用戶消費升級需求的核心。
施建華認為,將來會構建便捷、可能便捷可靠、體驗更優、更智能的充電網絡。“例如我們要加快更廣泛的超快充覆蓋,提升社會運營穩定性,優先優化槍線重量,降低場站噪音,全面推廣預約充電即插即充等等功能,全面提升我們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保障的能力,是我們今后要做的一個重要的工作。”
提前布局向超快充演進
今年5月以來,因受政府重視和《意見》發布的影響,充電樁板塊反復走強,17日大燁智能、迦南智能漲停,煜邦電力漲超10%,朗特智能、英可瑞、萬馬股份等相關股也實現了快速跟進。
中信證券分析,充電行業遠期市場空間達到超千億元,一旦國內多數加油站成功轉型為超充站,影響巨大。
一般來說,超充是一種采用直流電充電的方式,可大幅度減少充電時間。對電動汽車而言,可在10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充電80%以上,從而縮短車主等待充電的時間,獲得與燃油車加油相同的體驗,同時也能提高充電站的效率。
近幾年,中國運營商、車企以自建或共建的形式投建充電網絡,兼容高電壓平臺,向支持超快充演進。
華為在深圳坂田新建的超充站,最大輸出功率已經達到了600千瓦,最大可以實現1秒鐘充入行駛1公里所用電量,真正實現充電和加油一樣快。
華為數字能源關鍵供電及充電網絡產品線總裁何波希望:“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網,讓所有電動車主進得了城,下得了鄉,去得了西藏。”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超充的標準制定與推廣,已經落后于歐美國家。從整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宏觀形勢來講,我國非常有必要抓住超充的產業發展機遇。
據《中國高壓快充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5》,根據國內主要車企發布的800伏及以上高壓超充車型規劃,2022年逐步量產,2023年滿足超充的高端車型密集上市,2025年主流車型,大多支持超充。預計到2026年底,支持超充車型的市場保有量將達到1300萬輛以上。
但機遇總是與挑戰同行。
中電聯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現有排名前四的運營商的25.5萬臺直流充電樁中,500伏的充電樁約9.1萬臺,占比36%;750伏的充電樁約15.3萬臺,占比60%;1000伏的充電樁僅1.1萬,占比不足4%。
如果按照現有車樁比測算,要滿足1300多萬臺高壓快充需求,2023—2026年行業需要再增加98萬臺1000伏高壓直流樁。
除了投建之初的用電問題,電動汽車用戶用車行為和充電時間與空間分布的不確定性,使得電動汽車充電負荷具有較大的隨機性,這種無序充電的行為將加大電網調度控制的難度,對電力系統的運行和規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截至目前,領軍企業選擇以智慧為能源流保駕護航,促進充電基礎設施與海量智能體全息鏈接態。
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以智慧物聯網技術為載體,采用“云、管、邊、端”的整體系統架構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5月18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協鑫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啟動國內首個能源算力中心。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通過能源算力中心,AI大模型有望賦能包括這些補能基礎設施在內的能源全域業務場景,深挖電力負荷側靈活性,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提升新能源主動支撐能力,將系統綜合效率提高35%以上,讓新型電力系統心中更有“數”。
隨著未來充電網、車聯網、能源網與物聯網的四網融合,充電基礎設施作為交通網和能源網的信息耦合點,將在推動綠色能源消納與能源靈活交易,支撐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平衡,自動駕駛,大規模車輛檢測與管理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據施建華介紹,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已攜手華為數字能源,聯合發起高質量充電行動計劃,協同牽引高壓超快充發展趨勢,共同起草星級充電站服務及設備標準。“未來,我們會繼續圍繞著高質量充電開展政策標準方面的深入研究,歡迎行業同仁的共同參與。”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