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能源頭條

國家發展改革委:瀘定災區供電基本恢復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2-09-20 11:28

  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份新聞發布會通報

  瀘定災區供電基本恢復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 (記者王若曦)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9月份新聞發布會,會上就發用電、投資項目審批、經濟發展態勢、極端自然條件下能源保供、新能源汽車發展等情況進行了通報。

  針對近期四川瀘定縣發生的6.8級地震,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截至目前,災區供電已基本恢復,部分用戶按照當地政府要求暫未恢復供電,已轉移至安置點供電。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仍將密切跟蹤地震災損情況,同時,充分考慮災區屬于‘三區三州’原深度貧困地區等因素,根據有關規定積極研究提出方案,支持受災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

  瀘定地震災區:做好電力設施搶修和抗震救災能源保供

  今夏,四川省極端高溫天氣與近期瀘定地震對能源供應形成挑戰。

  面對我國電力電量超預期增長,特別是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極端高溫天氣對電力保供的嚴峻考驗,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和各地區、有關企業,加強統籌協調,強化保電措施,狠抓工作落實,較好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度夏用電需求。

  多方面舉措應對四川高溫干旱天氣、做好能源保供工作。跨區通道按最大能力支援,統籌調配全網資源支援四川,安排8條入川電力通道全部滿送,單日最大支援電力達1200萬千瓦,單日最大支援電量達1.32億千瓦時。全力保障民生用電需求,指導地方政府及時啟動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應急預案,協調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調集50臺應急發電車緊急馳援四川,保障民生和重點行業用電需求。全力做好天然氣的供應保障,協調保障四川地區天然氣生產供應基本穩定,保障燃氣電廠發電用氣充足供應。

  瀘定縣6.8級地震發生后,國家發展改革委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全力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抗震救災相關工作。同時,持續開展煤電油氣運保障調度,第一時間與應急管理部、交通運輸部等單位和有關中央企業聯系,密切關注災情以及對煤炭、電力、油氣、交通等運行造成的影響,指導做好受損電力設施搶修恢復和抗震救災能源保供工作。

  經濟發展: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全社會用電量均實現增長,審批核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社會事業、能源等領域。

  發電方面,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5.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8月份發電82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增速比7月加快5.4個百分點。

  用電方面,1~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1.0%、1.4%、6.1%和15.8%;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0.7%。

  投資項目審批方面,1~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74個,其中,8月份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9個,總投資802億元。

  此外,針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孟瑋表示:“主要指標顯示,我國經濟總體延續了恢復發展態勢。其中工業生產持續恢復。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比7月加快0.4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今年前8月產銷量同比增長1.2倍、1.1倍

  今年以來,在穩增長、促消費等政策支持下,我國汽車產業克服疫情等因素沖擊,呈現出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為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97.4%;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部汽車銷量比重達到22.9%;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

  孟瑋補充:“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關鍵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等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可以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良好基礎,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主要得益于明確的發展方向和規劃政策體系、比較完備的產業支撐體系、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持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環境。堅持“全國一盤棋”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按照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原則,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業格局。鼓勵企業充分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部件和基礎共性技術,持續提升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深化國際合作,鼓勵中外雙方企業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和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