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2-07-20 12:54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這是2014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汽集團考察時提出的殷切希望,為新時期的上汽集團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距離這一時間點已過去8年。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八載光陰,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連續7年產銷全球第一,累計突破千萬輛大關,一批中國汽車品牌迅速崛起。對于上汽集團來說,8年光景讓其新能源汽車版圖不斷擴大,技術逐漸趕上世界一流水平,不斷向世界輸出“中國智慧”。
積極培育自主品牌
今年2月,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與上汽榮威共同宣布,上汽榮威正式成為中國女足高級合作伙伴。此次雙方的攜手合作,不僅僅是體育與汽車的跨界合作,更是民族精神驅動品牌向上的信仰共鳴。
而這里提及的榮威品牌,也曾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
彼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汽集團技術中心。車間停放著幾輛自主品牌汽車。聽說榮威950是中高端自主品牌車,他詢問汽車排量、價格。“我來坐一下。”看到后排車門打開,他彎腰坐進去體驗。他對企業負責人說,中央已經作出決定,公務車都要用國產車,這對自主品牌汽車是個機會。
謹遵總書記的囑托,上汽集團緊抓機遇,積極加快榮威品牌的發展。2014年,榮威950成為當年APEC領導人峰會各國貴賓的專用座駕;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互聯網SUV-榮威RX5,“你好斑馬”開創互聯網汽車時代;2020年10月,榮威首款高端MPV-榮威iMAX8正式上市,完善了榮威產品序列;2021年,榮威品牌獲得中國汽車客戶之聲“售后服務滿意度獎自主品牌第一名”的成就。
數據顯示,2021年,榮威品牌汽車銷售33萬輛,較2014年的12.5萬輛增長166%。
榮威品牌的發展也成為上汽集團加快打造自主品牌的縮影。據了解,近年來,上汽集團旗下的榮威、MG等多個自主品牌系列均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2012年,上汽集團的榮威、MG兩大乘用車自主品牌銷量為20萬輛,上汽自主品牌銷量約178萬輛,占集團總銷量(449萬輛)的39.6%。到2021年,上汽集團的榮威、MG兩大乘用車自主品牌合計銷量約80萬輛,上汽自主品牌銷售285.7萬輛,在總銷量中占比達到52.3%,首次超過50%。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讓中國的汽車馳騁在五洲四海。
2012年,上汽集團的海外銷量為9.6萬輛,出口創匯19億美元;2021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達69.7萬輛,與2012年相比增長626%,出口創匯超過150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689%。其中,MG在2021年全球交付量達到47萬輛,遠銷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蟬聯中國單一品牌銷量冠軍,在全球17個國家躋身單一品牌前十。MG也被《人民日報》稱為“我國電動化、智能化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品牌。
搶占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高點
在上汽集團進行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去往動力總成實驗室,了解新能源汽車開發情況。當時,上汽集團已歷時4年時間開發出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建立了能模擬各種工況的實驗室。這些情況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能不能占領制高點,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汽車行業競爭的焦點。
總書記的勉勵使上汽集團全體干部職工深受鼓舞,8年來全力聚焦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截至目前,上汽集團已累計投入數百億元,形成近千人的自主研發團隊,成為國內率先實施“純電、插電、燃料電池”3條技術路線并駕齊驅的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建立起了自己的技術優勢。
據記者了解,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更加注重“三電”以及智能網聯等技術的發展。
其中,“三電”技術具體指電池技術、電驅技術、電控技術。資料顯示,上汽集團是國內最早實現新能源汽車量產、最早掌握純電動“三電”核心技術與產業鏈的主機廠商之一,并進行了全能源技術路線布局。目前上汽集團已完全掌握“三電”核心技術領域的自主開發能力,開發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電”核心技術與產品,搭載這些產品的新能源整車,全球銷量已突破40萬臺,全面實現“可充、可換、可升級”,并支持“車電分離”的全新商業模式。
智能網聯核心技術則主要包括算力芯片、自動駕駛核心算法、域控制器、中間層軟件、車機操作系統等領域。2014年以來,在“新四化”戰略的指導下,上汽集團在上述領域中的發展成績斐然。
如在高級智能駕駛方面,上汽集團自主掌控感知、決策、執行系統關鍵核心技術,已率先實現智能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項目運營,并通過對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的早期投資和領先布局,提高對智能駕駛核心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力。
2016年,上汽集團以60億元出資參與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設立,參股投資了積塔半導體等芯片制造企業。今年1月,上汽集團與上海微技術工研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合作設立汽車芯片工程中心,打造車規級芯片設計和制造的公共平臺,進一步完善了汽車芯片產業生態體系。
技術研發能力的提高也夯實了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數據顯示,2021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3.3萬輛,位居國內行業第一、全球行業前三。
全面向高科技企業轉型
傾力打造自主品牌、專注提高研發能力……8年來,上汽集團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團結一致、奮力拼搏,進一步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創新投入、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果。
在軟件能力方面,上汽集團目前已初步建立起數字化的軟件技術體系能力基礎,并在行業內率先開發“中央集中式和域控制”電子架構、“開放型面向服務架構”的SOA軟件平臺、具有數據閉環能力的車輛數據平臺,努力打造“云管端”一體化的全棧式技術解決方案。
另外,汽車行業具有最豐富的數字化應用場景,結合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上汽集團也在堅定不移結合數字化手段,推進智能化轉型戰略,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框架,不斷拓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場景化應用。全力建設整車數據工廠,借此實現功能和體驗的不斷迭代。
同時,針對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上汽集團亦早有布局。據了解,上汽集團是國內最早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汽車企業,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多年來,上汽集團相繼推出了燃料電池轎車、MPV、輕客、大客車、輕卡、重卡等多款整車產品,在全國10多個城市實現商業化運營。
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面對重構中的行業競爭格局,上汽集團著力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一方面,全力推進電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產業化發展,不斷推出“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積極探索“應用場景廣”的示范項目,同步抓好電池、電驅、電控,感知、決策、執行等核心產業鏈建設。另一方面,加快提高數據決定體驗與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能力,有序布局軟件開發、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技術領域,著力提升汽車產品、出行服務、運營體系等的數字化水平,持續完善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上汽集團全面向技術升級化、業務全球化、品牌高檔化、體驗極致化的移動出行服務與產品的高科技企業轉型。“十三五”末期,上汽集團已初步構建起硬件、軟件、生態三大競爭新優勢。
面向“十四五”末期,上汽集團將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投入3000億元,全面向高科技企業轉型。預計到“十四五”末期,新能源車占上汽的銷量比重將超過35%,力爭跨上300萬輛的新臺階。
責任編輯:牛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