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時間:2025-04-25 09:33
日前,由中國化學工程所屬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項目成功產出氫氣,純度高達99.99%。
該項目作為湖北省唯一入選國家發改委“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示范工程”的項目,總投資34.37億元,肩負著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使命,更是傳統礦區向綠色產業轉型的標桿。項目采用“堿性+PEM電解槽”雙技術路線,構建“光伏發電—綠氫制備—儲運加注”全產業鏈,年產綠氫1800噸,可滿足工業與交通領域的用氫需求,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項目引入中部五省首臺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槽設備,突破傳統制氫技術瓶頸,實現5%超低負荷穩定運行。目前,堿性電解槽調試工作正在推進,驗收合格后將實現量產,氫氣將投放市場,富余部分儲存于氫氣球罐及廢舊礦山改造的巖穴儲氫庫中。
礦區施工從來不是易事,場地狹窄,大型設備進場受阻;水電供應不穩定,影響施工進度。面對這些挑戰,項目部與當地政府緊密協作,積極應對。他們修建臨時道路,拓寬設備進場通道;平整場地,為施工創造有利條件;優化水電管網,保障水電穩定供應。2023年11月20日,樁機的轟鳴聲打破礦區沉寂,首根樁基的打入標志著大冶正式邁入氫能時代。5套1000 Nm3/h堿性電解制氫設備和2套200 Nm3/h PEM電解制氫設備,搭配自主開發的智慧氫能管理系統,為項目核心制氫工藝環節注入了“中國智造”的硬核力量。
為攻克施工難題、加快項目進度,項目部組建了青年突擊隊。在電解水制氫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青年突擊隊遭遇了巨大挑戰。設備安裝精度要求極高,調試流程復雜,調試過程中,設備突發氫氣產量不達標故障,隊員們連續三天三夜堅守現場,反復測試和調整參數,儀表盤上的數字終于穩定在合格區間。
2024年11月30日制氫設備安裝完成,2025年3月7日電站一次送電成功,300多個日夜的鏖戰,讓這片土地從采礦時代邁向氫能產業崛起的新紀元。
安全是底線,質量是生命線。項目建設過程中,團隊建立了嚴密的安全管理體系,每日安全晨會、全員培訓、隱患排查治理成為常態;施工現場配備智能監控系統,實時預警風險;灑水車循環降塵、廢棄物分類處理、植被修復同步推進,實現“建設與生態共生”;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驗收,每一環節均嚴格執行“零缺陷”標準;高精度檢測設備實時監控焊縫、密封等關鍵工藝,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16個月的建設周期內,項目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中國化學工程近兩年時光,在荊楚大地種下了一顆氫能產業的種子,即將萌發的是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綠色未來。站在甲子輪回的新起點,中國化學工程將繼續秉承“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綠色工程”的理念,大力推進“化學+”“+化學”產業模式,投身新能源項目建設,為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