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 時間:2024-09-11 18:10
9月10日,由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主辦,以“綠色、安全、高效、舒適”為主題的2024年新能源供熱大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重點圍繞如何能夠充分發揮新能源在供熱領域的保供增供作用,切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從而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展開深入探討。
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會長趙煊在致辭時表示,大力發展新能源供熱是推動北京市供熱系統重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措施。“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多能耦合、互聯互濟、智能高效的新能源供熱系統是推動北京市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的解決方案。”趙煊如是說。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能源運行管理處副處長汪央在致辭中表示,新時代以來,北京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大力推動清潔能源在供熱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注重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在供熱領域的廣泛應用,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處三級調研員周長寬從政策背景、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北京市新能源供熱資源稟賦條件、政策制定的主要考慮、政策的主要內容五個方面對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全面系統解讀。他認為,《實施意見》是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重要抓手、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和加快北京市供熱系統重構的重要路徑。他表示,北京市新能源供熱資源儲量豐富,推動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具備良好資源條件。他還舉例稱:經有關機構研究表明,僅地熱及再生水(污水)資源就可滿足供熱面積達14.4億平方米,其中再生水(污水)余熱潛力達0.6億平方米、淺層地熱能潛力達8.4億平方米、中深層地熱能可供熱面積潛力達5.4億平方米。誠如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張林楠在主持大會時所言,《實施意見》的出臺,標志著北京市供熱行業已由清潔供熱躍升進入到新能源供熱的發展階段。
據了解,《實施意見》指出,完善新能源供熱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新能源供熱在技術、開發模式、市場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和試點應用。鼓勵新能源供熱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促進新能源供熱產業發展壯大。《實施意見》強調,要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建設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撐、各類創新主體協同的創新聯合體,聯合開展中深層地熱井下高效換熱工藝、大功率空氣源熱泵、跨臨界二氧化碳熱泵、地熱水回灌設備等關鍵設備研發,提高新能源供熱壓縮機、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帶動相關產業裝備升級。有鑒于此,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代理常務副會長兼新能源集中供熱工作委員會主任于成東表示,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下一步,協會及其新能源集中供熱工作委員會將以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為導向,發揮專家團隊咨詢作用,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做好重點課題研究,賦能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探索新能源供熱發展新模式和培育新能源供熱龍頭企業成為大會關注焦點和熱議話題。北京計科能源新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藺一發表題為“‘雙碳’目標下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機會和挑戰”的主旨演講;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博士陳大野作題為“中深層地熱開發和利用”的主題發言;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高級客戶支持經理李清海作題為“‘雙碳’背景下清潔能源熱泵耦合系統解決方案”的發言;北京中科梅捷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龐靜作題為“固體儲熱技術在清潔供熱中的應用案例”的分享;北京天工華云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昕智作題為“低碳智慧能源綜合解決方案”的演講;龍基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李德華分享題為“農林固廢能源化利用與生物質清潔供暖實踐”的報告;北京建筑材料檢驗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節能檢測部主任、檢驗總監魏晨晨以“綠色制造助力供暖行業新發展”為題發表演講。
此外,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在現場發布了《新能源供熱技術模式及案例匯編》,分享新能源供熱不同技術模式在多場景下的應用和實施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經驗,還重點就技術方案、運營模式、安全穩定、高效舒適等進行探討。
“供熱行業從傳統的燃煤鍋爐到燃氣鍋爐,再到如今熱泵、地熱能、太陽能的大規模應用,一直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原北京市農業局能源生態處處長史殿林在閉幕致辭時表示,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代表了供熱行業的先進生產力,新能源供熱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推動相關產業鏈的規模化、元器組件成本的降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他認為,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就是供熱行業的新質生產力,能夠為推動“雙碳”目標的落地,提升供熱企業效率、降低熱源成本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此次大會是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意見》精神,旨在搭建集學術研討、技術交流、產品展示、政策解讀及項目對接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促進新能源供熱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扎實推進新能源供熱項目的規劃、建設和落地。來自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新能源及供熱行業科研院所專家學者、開發建設單位及供熱公司、新能源供熱設備生產廠家及技術服務公司的各方代表近150人參加了會議。(于寶源)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