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網福建電科院 時間:2024-08-05 15:07
7月31日,由國網福建電力和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建設的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海上風電分中心在福建福州揭牌。
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是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批復成立的全國首批20個國家級科學數據中心之一,構建了由30余個國家野外試驗站和分布式腐蝕大數據觀測試驗站點構成的國家級材料環境腐蝕和防護數據生產積累平臺體系,持續為大型飛機、探月工程、載人航天、航母等重大專項,為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提供重要支撐。
海上風電分中心是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與電網企業第一次開展數字經濟與海上風電前瞻行業融合創新的實踐,也是國網福建電力立足福建資源稟賦,深化“三大三先”示范電網,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及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站之后,在支撐海上風電建設、深化電網設備防腐數字化建設的又一實踐。
作為全國風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福建海上風電項目的年利用小時數超過3100小時,最高可達3600小時,福建海上風電項目的年利用小時數位居全國之首,發展海上風電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到2030年福建沿海風電并網容量將達到800萬~1000萬千瓦,屆時有望位列我國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前三甲省份。相比陸上風電,海洋風電所處環境更為復雜,海洋腐蝕不僅會縮短機組運營壽命,給海上風電機組帶來巨大安全隱患,而且也會大大增加海上風電建設投資和運行維護成本。
目前,海上風電的腐蝕監測存在零散化、數字化支撐不足的問題,基礎服役環境數據、材料與設備設施腐蝕數據缺失的問題將成為制約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海上風電分中心將在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的領導和支持下,立足福建海上風電資源稟賦,重點圍繞海上風電腐蝕數據資源收集與服務能力、腐蝕試驗站點及聯網觀測能力、數據信息資源標準化及質量體系、數據分析挖掘工具與數據產品研制、數據資源開放及共享服務“五大”方面推動建設。
海上風電分中心建成以后,將力爭建立海上風電環境腐蝕野外觀測點500個以上,開展風電機組關鍵組件腐蝕監測,形成覆蓋全國海上風電場的海上風電腐蝕與設備安全監測體系,進一步填補國家腐蝕站目前在海上風電觀測領域的空白;將建設海上風電腐蝕數字孿生平臺,形成耐蝕性能預測模型數據軟件產品,為耐蝕材料研發、腐蝕防護涂層應用等腐蝕防護技術應用提供支撐;將科學指導設備材料選型、差異化防腐、早期隱患排查,減少海上風電的建設投資和運行維護成本,提升海上風電設備運維水平,補齊海上風電產業鏈重要環節。
國網福建電力與北京科技大學將以共建海上風電分中心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打通政產學研用關鍵環節,在海上風電系列產品研發、數據庫建設、標準評價體系建設、重點工程引用推廣等方面開展深化合作,扎實推動一流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海上風電分中心建設,努力將其建成輻射東南亞地區,服務國家新能源出海、“一帶一路”等重要戰略,具備成熟海上風電材料設備腐蝕大數據采集、管理、分析、預警能力的國家級海上風電腐蝕大數據中心。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