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09 11:43
智慧配網促發展光伏調控顯成效
史可鑒 朱義東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25年我國配電網要具備5億千瓦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要強化智能調控運行體系建設,支持多元創新發展。
為促進清潔能源高效消納,國網遼寧電科院和國網朝陽供電公司成立柔性攻關團隊,全面開展光伏調控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高質量打造現代智慧配電網,服務新能源有序、安全、友好、健康發展。
堅持標準先行,制定新能源接入技術規范
在“千家萬戶沐光行動”“鄉村振興”等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分布式光伏迎來快速增長機遇期,但其隨機性和分散性給電力設備造成反向重過載和電能質量異常等問題日益凸顯,新能源發展呈現出利弊共存的“雙刃劍”特征。
針對這一問題,柔性攻關團隊深入調研分布式光伏接入配電網實際情況,編制形成《分布式光伏接入配電網技術原則》等系列標準,讓新能源并網業務“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近年來,配電網作為分布式光伏等資源接入的重要載體,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主戰場,我們按照省公司配網部的工作部署,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通過深入一線摸底調研、完善技術規范標準、加強技術創新推廣,為電力穩定供應和能源清潔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和堅實保障。”國網遼寧電科院配用電技術中心主任朱義東說。
創新驅動發展,自主研發光伏調控裝置
隨著分布式光伏等新型資源規模化接入,配電網已由“大電網主導、終端電能配送”的傳統特性向“大電網支撐、分布式資源高滲透接入、柔性負荷參與互動”的新型特性加速轉變,在承載力、供給力、數智力等方面均面臨重大挑戰。
“光伏消納是國家推行綠色低碳戰略的關鍵一環,目前核心工作是如何有效調控光伏出力特性,實現用電負荷與新能源發電功率的時空匹配。”國網遼寧電科院配用電技術中心配電技術室主管史可鑒說。
柔性攻關團隊自主研發分布式光伏柔性調控裝置(以下簡稱“調控裝置”),在智能配電網實驗室搭建真型試驗平臺,將臺區智能終端作為低壓配電網“智慧大腦”,實現分布式光伏運行狀態全景感知和靈活控制。
服務國計民生,全力保障電網穩定運行
為驗證調控裝置有效性,2023年10月,在朝陽喀左地區10千伏甘羊線鐵黑分歧3號臺區開展掛網運行,累計調節功率16次,從根源上消除臺區反向重過載問題;同年11月19日,臺區發生故障停電,調控裝置自動斷開分布式光伏和配電網之間連接,形成有效“斷開點”,防止光伏反向發電造成人身觸電事故,為基層運維人員規避了現場作業安全風險。
調控裝置實時監測并網位置電能質量,動態研判設備異常狀態,及時告知運維人員處置電壓越限等問題,避免家用電器出現電壓過高燒損和電壓過低難以啟動等問題,特別是為農戶春灌春耕提供可靠用電保障。
對于新設備應用帶來的變化,喀左縣小城子村吳健民有話說,“自從安裝了這個‘寶貝’,家里的電器再也沒有出現過開不了的問題,讓我們既能依靠光伏發電收益,又能安安全全地用電”。
下一步,柔性攻關團隊將對裝置運行數據進行分析梳理,全面開展工作總結,積極做好成果轉化,形成有效推廣經驗,構建新能源運行綜合管控體系,全力打造現代智慧配電網。(作者單位: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