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4-04-01 11:09
惠州港口二海上風電場按期并網,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已全面建成投產;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成為國內首個批量化應用單機容量11兆瓦風電機組的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至此,廣東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萬千瓦大關,最大單機容量也從3兆瓦躍升至14兆瓦,海上風電向深遠海進軍取得實質性突破。
“與同等容量燃煤電廠相比,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每年發電量可等效節省標煤約8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314萬噸。”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新能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正富表示,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以普通家庭每年用電量約3000千瓦時來計算,可供1000萬戶家庭使用一年,基本可滿足一座大型城市一年的用電需求。
“廣東能源要實現綠色化、低碳化發展,保障能源安全,還要靠海上風力發電。”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表示。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電力市場全年規模達5754.1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一位。但作為能源消費大省,廣東能源的對外依存度高,且存在結構問題。
如何實現能源轉型?海上風電成為主力軍。擁有我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海域面積為全國第二位,海洋資源豐富的廣東正加速生成“藍色動力”。《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推動項目集中連片開發利用,打造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十四五”時期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700萬千瓦。
張傳衛表示,廣東應持續提升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發電量的占比,這不僅有利于打造綠色灣區,還能夠解決廣東能源屬地化問題,解決廣東經濟發展的能源安全問題。
作為全國制造業大省,廣東擁有強大的設備制造能力,風電設備制造水平在全國排名居于前列。這是廣東發展海上風電的優勢之一。同時,廣東港口資源豐富,有利于進出口風機設備。
目前,粵西海域仍然是廣東海上風電的“主戰場”。陽江海上風電在建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一位,占全省的比重近50%。陽江還擁有全省唯一規劃建設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據統計,該基地已吸引42個、總投資約460億元的裝備制造產業項目落戶,包括明陽風機、金風科技、龍馬重工等一批頭部企業,基本涵蓋從風電整機設計開發到葉片、電機、變槳系統、塔筒、潤滑系統、風機基礎、海底電纜等全鏈條風電裝備部件。
集約化發展、打造產業集群的思路,為其他地區的海上風電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比如,目前粵東海域的汕頭正積極謀劃推動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致力于打造風電建設垂直一體化產業集群。規劃的6000畝海上風電產業園引入國際零部件企業以及國際知名的檢測認證機構,同步建設國際海上風電人才培訓中心、多功能風電母港以及臨海試驗基地等設施。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王偉平說,項目建成后,產業園將打通風機生產制造、裝配、測試認證、檢驗認證等環節,為企業提供便利的入駐條件和完善的配套服務,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張建軍)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