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3-12-11 10:35
記者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國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10日全容量投產,這是目前全國已建成的單體規模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
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大基地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革命老區,共有701臺風電機組,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超100億千瓦時,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29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2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2.25萬公頃。項目全壽命周期預計對內蒙古興安盟地區稅賦貢獻超過50億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保效益。
“規劃建設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是‘十四五’時期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支撐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說,內蒙古是全國新能源發展的主陣地,也是全國新能源大基地建設的重點地區。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是國家第一批大基地中裝機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也是目前全國已建成的單體規模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立足央地合作,是京蒙對口幫扶合作的優質項目,也體現了中廣核持續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爭當現代產業鏈鏈長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決心。”中廣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說。
中廣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李亦倫介紹,2018年以來,中廣核與內蒙古興安盟委、行署深入合作,傳承紅色基因,倡導綠色發展,前瞻性規劃了300萬千瓦革命老區風電項目,并系統布局了“一園一校一地二場”發展戰略,該戰略是中廣核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重要探索,將為興安盟帶來多方面社會效益。
其中,“一園”是指建立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已解決當地就業1000余人,創造稅收4億元;“一校”是指2020年11月中廣核捐資1億元建成投用的白鷺學校,目前該校在校學生1472人、教師101人,共設立3個中廣核“白鷺班”;“一地”是指建設中廣核興安盟風電運維基地,共建設運維辦公中心、會議中心、檔案中心、體育中心、培訓中心五大中心,可供開展各類綜合性活動;“二場”則代表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科右前旗100萬千瓦,科右中旗200萬千瓦,項目總投資額184億元。
“隨著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大基地等項目陸續投產,預計到2023年年底,中廣核國內新能源在運裝機容量將達到4500萬千瓦。”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武表示,中廣核國內新能源業務覆蓋風電、光伏、光熱、抽水蓄能、儲能、氫能等類型,共有570多個新能源項目,分布在全國30個省份。這些項目源源不斷輸出綠色電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貢獻清潔能源力量。(安娜)
責任編輯:于彤彤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