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8-28 14:07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余璇)8月25日,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主辦的2023第三屆儲能安全論壇,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際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合作研發”項目研討會,在山東青島成功召開。
國家消防救援局科技處(東區)處長張全靈在致辭中指出,以電化學儲能為代表的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近年來,國際和國內發生的儲能電站安全事故達到80余起,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國家消防救援局高度重視儲能安全技術研究,“十三五”以來依托局科技計劃平臺,部署開展了儲能電站火災防控、應急處置等10余個局重點攻關和應用創新等項目研究,并協調科技部,將相關重大科技需求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目前已在儲能電站消防安全設計、火災監測預警、滅火技戰術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成果,為新能源安全發展,尤其是儲能安全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董新明在致辭中表示,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電化學儲能應用前景廣闊,與此同時,國內外鋰電池儲能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行業安全受到各界的關注,給新型儲能市場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也對電化學儲能安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期待與各方就電池儲能安全預警探測和精準滅火技術等方面開展更為深入的創新交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服務和支持“雙碳”戰略落實,努力推動消防安全向事先預防轉型,全面構建共治、共享的公共消防安全新體系。
山東省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副處長王磊表示,近年來,山東省儲能發展實現新突破。目前,在運儲能規模達到623萬千瓦,其中,新型儲能項目82個,總規模283萬千瓦,暫居全國第一位。隨著儲能規模的快速增長,各種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儲能項目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的壓力也持續增大。特別是電化學儲能電站,已連續多年列為我省能源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年度重點。安全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省能源局始終將新型儲能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多措并舉兜穩兜牢安全底線。在隱患排查上,深查細改不留死角。在風險防控上,制定預案防患未然。在運行管理上,綜合施策壓實責任。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長魯志寶研究員認為,近年來不同形式的儲能均發生了安全事故,儲能安全技術研發需求最迫切。天津消防研究所自2008年起開展鋰離子電池火災防控技術研究,目前正在開展國內唯一集電池消防科研、標準、檢測、認證于一體的全鏈條平臺建設。鋰電池火災防控技術是我所在新能源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尤其是本次研討的“國際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合作研發”項目,是應急管理領域第一個“戰略性國際合作項目”。
青島西海岸新區政協黨組成員、區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薛英俊表示,“十四五”期間青島將建設成為儲能示范城市,規劃總投資200億元,構建儲能集成及專用電池發展高地。青島西海岸新區是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是中國國家級園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區域之一,在建設先進儲能產業集聚區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青島西海岸新區也圍繞項目落地、經營貢獻、土地用房、投融資、人才等給予資金獎勵或者政策支持。
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孫金華在《電化學儲能安全技術研究進展和展望》報告中強調,截至2022年底,我國500千瓦時以上的儲能電站772座,運行中472座,公開報道火災3起,儲能電站每年發生事故的概率在千分之六,火災事故發生率還處在一個比較高的范圍。針對不斷發生的安全事故,行業內針對標準制定、更安全的儲能電池以及消防預警等技術開展了系列研究。孫金華指出,目前更高安全的儲能電池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單體電池熱失控的概率下降到10-8~10-9,已經對電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電池故障隱患極早期預測預警技術也在實驗室階段取得比較良好的成果,但是未來大規模的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基于多參數融合的電池熱失控預警和火災報警技術、全氟己酮帶電滅火和抗復燃技術、電化學儲能電站火災預測預警與帶電滅火系列產品、電化學儲能系統液氮滅火抑爆技術、電池模組熱管理與熱失控阻隔耦合技術以及浸沒式液冷熱/安全管理技術均在研究和應用中取得了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在《固態電池的安全性研究》報告中,重點圍繞液態高比能鋰離子電池安全性問題和固態電池安全性機制與策略兩個方面展開。李泓指出,用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質是降低總產熱量的重要途徑,但即便是全固態體系也未必絕對安全,此外,單一固態電解質直接在電芯使用的時候并不能夠滿足全部性能及安全指標,為此我們提出“原位固態化”設想,主要效果就是綜合平衡高能量、高安全、低體積膨脹、低內阻、寬溫區等性能要求。李泓認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研發將出現液態、混合固液、全固態并存局面,逐步開發過程中會提高電芯安全性以及系統層級安全性,包括消防解決方案,相信大規模儲能的安全性將不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隱患。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李晉研究員重點介紹了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技術研究進展。李晉表示,儲能站火災消防救援難度大,安全問題一直是制約萬億級儲能站規?;l展的痛點問題。但現有國內外標準均只是給出了儲能安全的準入門檻,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尚未進一步針對儲能單體、模組、簇、系統進行安全等級評價。另一方面,不同儲能應用場景對安全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從底層邏輯去思考,推薦什么安全等級的儲能去應用更合適。發展儲能安全等級評價技術,已經刻不容緩。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安全中心副主任何鵬林作《從標準化看未來電池安全準入門檻與監管趨勢》主旨報告,報告對消費型(便攜式)電池、小型動力(電動自行車等)電池、儲能型電池標準制修訂進展以及監管趨勢進行了詳細分析。近年來,隨著裝機量的不斷增加,國內外發生多起因鋰離子電池安全而導致的儲能電站事故。國內外相關標準化機構均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來規范儲能鋰電池的生產、使用、運輸和安裝。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鋰離子電池行業主管部門,2020年組織電子標準院提出了儲能用鋰電池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的立項申請并于2021年正式下達計劃,目前該標準已經完成起草正在報批中,預計2024年發布。今年8月1日開始便攜式鋰電池已經實施CCC認證,未來電動自行車電池待強標發布后也很可能納入CCC認證管理,何鵬林認為,與前兩者的2C模式(針對消費者)不同,儲能電池主要是2B模式(針對企業),未來儲能電池采用CCC認證管理的可能性不大,但一定會隨著標準的完善而加大監管力度。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