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03-10 15:22
訪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偉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3年重點工作時明確,將加快構建以“清潔型電源、友好型電網、靈活型負荷、主動型儲能”為主體的吉林特色新型電力系統,積極服務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隨著吉林省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等特點和電力電子化特征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的挑戰,電網發展格局和功能形態發生深刻變化。在此背景下,電網企業應如何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推動吉林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對此,中能傳媒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偉。
中能傳媒:您今年建議的關注點是?
王志偉:我的建議一是聚焦推動吉林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二是提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設立“電力管理創新獎”。
首先,能源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命脈,能源安全事關全局,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吉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吉林風光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新能源,提出到2025年達到3000萬千瓦、2030年達到6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并相繼印發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文件支撐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對深化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培育打造“六新產業”新動能,加快實現吉林振興突破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消納空間不足、運行控制困難、調節能力有限也制約著吉林省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因此,從多方面著手破解難題,保障省內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其次,就設立“電力管理創新獎”這一建議,我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新時代10年來,電力行業不斷創新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通過強化管理創新重塑管理理念,優化管理流程,有助于持續提升新型電力系統運轉效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能傳媒:吉林省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方面有何瓶頸?您有何具體建議?
王志偉:我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省內負荷發展緩慢,本地消納能力有限。吉林省本地用電負荷增長緩慢,外送能力相對有限,省內新增裝機規模遠超本地消納能力。二是供需形勢持續緊張,電力保供難度加大。吉林省穩定電源發展緩慢,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省最大負荷1900萬千瓦,常規電源最大發電能力僅1700萬千瓦,穩定電源“缺裝機”問題凸顯。三是各級規劃缺乏鏈接,電網建設面臨較大壓力。國土空間規劃、電源發展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之間缺乏科學統籌和有效銜接,導致電網建設跟不上新能源發展步伐,難以滿足新能源企業迫切并網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建議,一是引導科學有序發展。做好各類規劃統籌鏈接,滾動開展新能源消納能力測算,合理確定新能源發展目標和發展時序,引導新能源科學有序發展,避免再次出現風電紅色預警。
二是加大電網建設支持力度。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流程,縮短項目建設周期,持續推動省內骨干網架和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設;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研究,支撐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消納需要。
三是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應發揮好電網資源配置平臺作用、煤電基礎保障和兜底作用、各類電源和儲能有效支撐作用、負荷側資源靈活調節作用,推動各方落實責任,凝聚保供合力,共同保障電力供應平穩有序,堅決守住大電網安全和民生用電底線。
四是提高系統調節能力。大力推動穩定電源特別是大型煤電、燃氣機組盡快建設,推動優化電源結構,切實提高頂峰出力能力,并全面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加快推動大型共享儲能電站建設,提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場景下系統穩定運行能力。
五是提升負荷調控能力。出臺靈活的需求側響應機制,加快建設省級大規??煽刎摵蓞f調調控平臺,推動可中斷、可調節多元負荷資源參與需求響應,聚合儲能裝置、電采暖、電動汽車等調節資源參與電網調控,實現源荷協調互動、優勢互補。
中能傳媒:您認為應如何推行設立“電力管理創新獎”?
王志偉:首先,電力管理創新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必由之路。實現“雙碳”目標,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統一的全國電力市場,規劃建設以電為中心的新型能源體系,必將催生大量新業態、新模式,電力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必將重塑,只有大力強化電力企業實現創新突破,才能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求。其次,電力管理創新是服務社會經濟的融合劑和加速劑。隨著全社會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電力系統與國民經濟各行業各領域跨界融合發展越來越深入,迫切需要電力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提質增效。最后,強化電力管理創新的典型示范推廣作用是助力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國電力企業高度重視管理創新,在數字化建設、節能降碳等各方面取得許多好經驗、好成果。開展行業管理創新成果的交流,加強企業間互相借鑒,將極大地推動成果價值提升,顯著增強電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此背景下,我認為首先應由相關部門設立“電力管理創新獎”,獎勵在全國電力管理創新領域作出突出貢獻、成果應用廣泛的團隊和個人,全面激發能源電力企業及從業者的內生動力。
其次,應打造行業管理創新成果交流共享平臺,加強成果分享應用、宣傳推廣,提升能源電力企業及全產業鏈整體管理水平,助力我國能源電力企業創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群。
最后,建議全力打造由國內外具有知名影響力、權威性的專家學者、能源電力領域優秀代表組成的高端管理創新智庫團隊,廣泛參與電力領域管理技術前端研究,為我國電力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堅強智力支撐。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