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03-02 15:26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通訊員 李娜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開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關于“綠色低碳”的議題勢必成為此次全國兩會的關注重點。聚焦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近年來,一個個能源轉型的“新地標”已在人們生活中悄然布局。在北京天寧寺旁,基于零碳理念,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成為了市民熱門休閑打卡地,借助園區工業遺存落實首都核心區規劃,為城市更新帶來能源轉型的綠色低碳新變化。
繪制能源轉型發展藍圖
站在廣安門外護城河向西遠眺,一座高高的密檐式磚塔首先映入眼簾,那便是北京最古老寺院之一的天寧寺。與其一墻相隔的是由原北京第二熱電廠改造的文化園區——中國華電“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該園區作為首都核心區重點項目納入《北京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更新規劃)》,二期主廠房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筑”。
如今,略帶銹跡的電機泵、曾經的冷油器紛紛變身裝點園區的景觀小品。一邊是紅墻青瓦映襯的天寧寺塔,一邊是工業廠房中拔地而起的高聳煙筒,它們形成了農耕時代與工業時代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一企一策”走綠色低碳、融合發展之路的規劃下,園區建設運營方北京天寧華韻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寧華韻公司”)以二熱老廠區的工業風格為基礎,積極探索能源低碳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通過項目更新改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擴大文化有效供給,帶動消費升級,實現老舊廠房的轉型發展。
“中國華電‘天寧1號’作為華電系統首個文創園區,我們緊緊圍繞國家降碳減污、生態友好的發展理念,緊跟低碳的時代步伐,緊抓節能的時代脈搏,創新性提出了打造‘零碳智慧園區’的定位。”天寧華韻公司總經理楊昆山告訴記者。
在明確建設零碳智慧園區定位以后,天寧華韻公司通過建筑節能改造、清潔能源供應、樓宇智慧照明、綠色碳匯景觀、數字化運營管理等多種方式推動園區不斷升級。目前,園區一期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發電量約占園區年總用電量的70%,滿足自發自用。
此外,該園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圍繞城市建設加快綠色發展,以實際行動聚綠色動能。充分發揮能源央企優勢,將智慧能源和低碳發展理念融入產業園規劃、建設、發展全過程,致力打造京津冀地區首個零碳智慧產業園,努力繪制工業歷史老舊廠區綠色轉型發展的藍圖。
譜寫綠色零碳時代樂章
漫步園區內,早春的氛圍已漸濃。咖啡廳、食堂、便利超市、體育健身場所、城市書房等配套服務,為園區各企業工作者和周邊居民提供了休憩互動、文化體驗創新的多功能復合空間。光伏路燈、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等“碳中和”設施,更讓民眾感受到了零碳消費。
綠色減碳、節能降耗,天寧華韻公司正在不遺余力地讓自身的經營更加低碳。新能源移動充電站、智能產業園的光伏屋頂、隨處可見的低碳文化傳播……零碳智慧園區的背后,是天寧華韻公司打造產業園零碳發展范式,推動能源綠色發展的不竭力量。
楊昆山表示,零碳產業園是新工業體系搖籃,是綠色產業的重要單元,是綠色革命的重要載體。天寧華韻公司通過零碳產業園理念,延伸拓展產業鏈,構筑綠色能源產業生態零碳新工業體系。
“雙碳”目標充分展示了我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大國擔當,也為我國能源轉型發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跟隨著中國華電“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轉型發展的足跡,在能源轉型帶來的全新機遇與挑戰下,老舊電廠的歷史底色,暈染上現代科技的綠色動能,繪就出一幅城市更新與綠色低碳的美好畫卷。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