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2-08 16:59
樹起中巴核能合作里程碑
——“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兩臺機組正式交付巴基斯坦側記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記者從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北京時間2月2日,巴基斯坦舉辦卡拉奇核電站3號(K-3)機組落成儀式。至此,中國核電重大創新成果、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出口巴基斯坦2臺百萬千瓦機組在建成投產后正式交付巴方。“華龍一號”在“一帶一路”上再次閃耀,標志著“華龍一號”在巴基斯坦首個項目全面建成,這是兩國核能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年供近200億千瓦時清潔電力
K-2/K-3是巴基斯坦規模最大的核電站,也是巴基斯坦首個單機組百萬千瓦級電力工程,由中核集團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原”)總承包。
2015年8月,作為“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工程,K-2機組開工建設;2019年6月,K-2機組外層安全殼穹頂成功吊裝,為后續“華龍一號”機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示范效應;2021年5月20日,K-2機組正式進入商業運行;2022年4月,K-3機組成功臨時驗收。至此,“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2臺機組全面建成投產。
隨著2臺機組的陸續投運,當地更多民眾家中的燈被核能點亮。
“建核電,我們天天停電的狀況就可以改善了。缺電情況最嚴重的時候,連首都伊斯蘭堡每隔3個小時都要停電1小時。”當地人這樣描述巴基斯坦建設核電站以前的生活。由于缺電,夜晚的巴基斯坦村落里只散布著幾點燈光,道路兩側漆黑一片,缺電成了阻礙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一大重要因素。
K-2/K-3機組建成投產后,當地停電頻次和時長大幅縮減。數據顯示,2臺機組每年能為當地提供清潔電力近200億千瓦時,可滿足當地2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相當于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6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4億棵,對優化巴基斯坦能源結構、推動實現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危機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次的落成儀式上,中巴雙方表示,從被譽為“南南合作”優秀典范的恰希瑪核電1號機組,到巴基斯坦首個百萬千瓦級核電工程K-2/K-3項目,雙方已合作建成兩大核電基地共6臺核電機組,為巴基斯坦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穩定的電力,實實在在地造福巴基斯坦人民。
搭建中巴友誼的橋梁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六大走廊之一,中巴經濟走廊全長3000多千米,像一條紐帶搭建起中國與巴基斯坦友誼的橋梁。
兩國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不僅促進了巴基斯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還進一步密切了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樣板工程。其中,核能合作一直是兩國的驕傲。早在1991年12月31日,中核集團就與巴基斯坦拉開了核能合作的序幕,迄今為止已走過30余年的歷程。
此次“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的投產交付,切實緩解了當地電力短缺情況,將有效帶動巴相關產業發展。項目全周期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萬余個,為巴培養了核能領域高層次人才和技能人才。K-2/K-3核電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堅持本地化運營,使巴方業主參與項目設計、建設、調試和設備供貨工作;推動巴方當地供貨商完成設備冷卻水波動箱等200多臺套設備的本地化制造供貨,獨立承擔大量磚、毛石、水泥和砂石料等建筑材料的本地化供應,有效帶動當地經濟和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中原還不斷拓展核能相關產業合作領域,大力推動核應急救援中心、友誼醫院、巴新能源等項目落地,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核”力量。
為改善當地貧困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中國中原與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簽署對巴公益捐贈諒解備忘錄,于2018年向恰希瑪核電廠周邊小學捐贈了400份學習用品,為渴求知識的孩子們提供了幫助。
“中巴間兄弟般的友誼濃于血,中國兄弟帶來的不僅是捐助物資,更是一份愛和一份貧困學生的希望。”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核電委員這樣說道。
責任編輯: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