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1-20 14:03
高質量發展呈現強勁動力
——中廣核2022年度發展成果綜述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1月16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在深圳召開2023年媒體通報會,系統披露了2022年以來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深化改革、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情況。
據介紹,2022年,中廣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深入踐行“嚴慎細實”工作作風,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過7700萬千瓦,全年實現上網電量超3100億千瓦時,圓滿完成系列重大保電保供任務,全面實現關鍵業績指標創優,質量效益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主要經營指標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9年榮獲國務院國資委考核A級。
“華龍一號”機組建設穩步推進
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2022年以來,中廣核26臺在運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79.2%的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CPR機組平均能力因子93.6%,連續5年達到WANO先進水平。
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中廣核積極推進重點項目進程。
2022年,隨著廣東陸豐核電5號機組正式開工,中廣核“華龍一號”在建核電機組達到7臺。目前,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2號機組、浙江三澳核電1號機組接連完成穹頂吊裝,“華龍一號”機組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機組——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于1月10日首次并網成功,正式具備了向電網輸入電力的能力。
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全忠表示,在并網過程中,3號機組各項參數正常穩定,機組狀態良好,預計將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此外,2022年6月23日,遼寧紅沿河核電6號機組也實現高質量投產,標志著紅沿河核電站全面建成投產,總裝機容量超過671萬千瓦,成為我國目前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
境內新能源裝機超3500萬千瓦
近年來,除了聚焦核電業務的發展外,中廣核也在新能源領域頻頻落子。據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勝利介紹,新能源作為中廣核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新增在運裝機721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此外,中廣核境內新能源業務歷經15年“綠色發展”,在運裝機總容量已突破3500萬千瓦。
陳勝利表示,中廣核新能源著力加快建設一流新能源企業步伐,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取得突破。2022年建成的中廣核興安盟300萬千瓦一期100萬千瓦風電項目,是我國第一批沙戈荒大基地中首個投運的項目,也是我國建成的首個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大基地。在廣東汕尾,甲子9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全容量投產,標志著全國最大的平價海上風電場正式投運,為我國平價海上風電建設提供了“中廣核樣本”。
陳勝利表示,2022北京冬奧會作為奧運歷史上首次全部場館使用綠色電力的盛事,位于河北張家口市的中廣核5個風電項目采取多種舉措保障了冬奧正常供電。2022年夏季,中廣核新能源全力保障電力供應,累計上網電量達到141.7億千瓦時。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決戰之年。中廣核堅持實效原則,狠抓改革落地,各項改革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中廣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深改辦主任方春法表示,通過改革,中廣核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市場化機制持續深化,為中廣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介紹,中廣核全面建成以公司章程為基礎的治理體系,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更加清晰,企業責任體系更加健全。實施“清潔能源+”戰略,推進專業化整合,打造“6+1”產業體系,業務覆蓋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動力核技術、數字化、科技型環保以及產業金融等,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方春法表示,中廣核將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統領,順勢而上持續深化改革,推動集團做強做優做大,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此外,2022年,中廣核深入推進凌云、樂業中央定點幫扶工作,連續4年在中央企業定點幫扶成效考核中獲得最高等次“好”的評價。
據介紹,2022年中廣核定點向凌云、樂業兩縣投入無償幫扶資金3200多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6個,總結提煉形成“鄉村振興+大基地”的興安盟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縣域風光開發”的樂業模式,廣西樂業風電幫扶項目全容量投產,項目一期提前向樂業縣63個村分紅458萬元。同時,持續擦亮教育幫扶品牌,凌云、樂業白鷺班2022年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