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2-12-21 12:07
支彤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12月20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臺百萬千瓦水輪機組的正式投產發電,無疑是我國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又一個成功縮影。
從“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到兩河口、烏東德、白鶴灘等一座座高壩大庫巨型電站,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發展,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攻克了工程建設、設備制造等難題。今天,我國水電開發行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已形成完備現代產業鏈體系。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一個個閃光記憶中的數據,更能體味這部水電科技進行曲的力量和深度——
在建設三峽水電站之前,我國還沒有自主設計制造35萬千瓦及以上水輪發電機組。從三峽電站的單機容量70萬千瓦機組,到溪洛渡水電站水電機組單機容量77萬千瓦,再到向家壩水電站單機容量80萬千瓦、烏東德水電站單機容量85萬千瓦,大型水電機組“中國創造”不斷邁上新臺階。實踐證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臺百萬千瓦水輪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只是穩扎穩打的技術積累和創新突破后的最新呈現——
從水輪發電機組總體設計、轉輪模型開發;到完成電磁磁極繞組、高效冷卻、推力軸承、高壓絕緣、高強度材料、關鍵部件制造等技術研發;再到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機組設計、制造、安裝和測控技術標準……我國水電機組制造能力又一次實現歷史性飛躍的背后,是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建設者和科研工作者歷時多年的攻關研究,是中國水電人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的決心和信念。
在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的榮耀時刻,我們深知,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深入推進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將更加持久有力。
責任編輯: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