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9-02 16:54
民心相通 中巴友誼“聲生不息”
——國家電網社會公益項目巴西馬累樂團來華交流側記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周倜然 通訊員 劉高帝 宗黎娟
八月下旬的北京,暑氣未散。18800千米之外,一份來自巴西里約貧民社區馬累的音樂夢想從西三區起航,經過近30小時的飛行,落地東八區。
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8月19日至29日,受國家電網公司邀請,巴西馬累青少年交響樂團跨越重洋抵達北京,開展文化交流系列活動。
在這場跨越山海的文化相約中,馬累樂團以音樂展示巴西魅力,以音樂感受東方文化,以音樂交融中巴友誼,奏響兩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華彩樂章。
文化沙龍促進心心相印
在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馬累樂團文化交流沙龍活動拉開帷幕。
團長卡洛斯介紹,創建馬累青少年交響樂團,用愛和音樂救贖貧民社區的孩子們,這是他父親的遺愿,更是卡洛斯本人畢生的追求與夢想。然而,樂團成立之初困難重重,一度難以為繼。
困頓中的卡洛斯和樂團終于尋找到希望。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利用巴西稅收激勵政策向馬累青少年交響樂團提供長期支持,樂團很快走上了正軌。2012年,樂團就在馬累社區招到了200名青少年。籌建時,這支樂團成員不到30人,只有長笛、小提琴和大提琴等少量樂器,如今發展越來越正規、專業,受邀參加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得到當地社會越來越高的認可,影響力不斷擴大。
“正是國家電網在2011年底伸出了援助之手,讓我們能夠繼續運營,繼續前行,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這要歸功于國家電網,因為如果沒有國家電網的贊助,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卡洛斯感慨道。
樂團的中提琴手安德烈莎在沙龍發言中回憶,自己的第一場演出,就是在國家電網的音樂會上。“我感受到了國家電網對交響樂團、我們所經歷的軌跡,以及我們逐漸發展壯大有多么重要。我很高興能有機會來到中國參觀。”她說。
國家電網公司自2010年進入巴西市場以來,秉承合作共贏原則,堅持“市場化、長期化、本土化”經營,在巴西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下,投資運營國網巴西控股公司和國網巴電CPFL公司,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和資金優勢,助力巴西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供電服務保障能力,努力為巴西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在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穩健開展境外能源網投資運營的同時,也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力促進文化相融、民心相通。除了長期支持馬累交響樂團外,自2010年進入巴西市場后,國家電網公司還多次舉辦中巴體育、文化和藝術交流活動,支持苦咸水淡化項目、CPFL在醫院、CPFL青少年成長、里約四季跑、瓦隆古碼頭遺址保護、里約植物園修復等眾多公益項目,為促進中巴兩國民心相通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馬累音樂學校不僅是我們積極融入巴西社會,促進中巴友好、合作共贏的最好體現,更是中巴建交50周年攜手共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軍說。
兩國樂手共譜中巴歡歌
8月27日的國家圖書館音樂廳,歡快、悠揚、莊嚴,美妙的交響樂在音樂廳飛揚。
“中巴歡歌——慶祝中巴建交50周年 巴西馬累樂團來華文化交流音樂會”拉開序幕。樂團的17名青少年和1名指揮與國家電網公司的職工樂手們組成馬累國網聯合樂團,同臺表演。
一段段讓中巴人民喜聞樂見的表演在音樂廳上演。樂團以精湛的技藝和深情的演繹,既讓現場觀眾領略了巴西音樂的獨特韻味,又將融匯中西、貫通古今的音樂旋律完美詮釋,贏得現場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巴西駐華大使高望稱贊國家電網通過電力將兩國連接起來,感謝國家電網將馬累樂團帶到中國,填補了兩國關系中音樂領域的空白。他表示:“中國與巴西兩國關系處于一個非常高位的階段。音樂是巴西社會文化重要的內核,馬累樂團此次演出在中巴兩國之間架起一座了解彼此的橋梁,更是拓展兩國人民相互接觸渠道的絕好機會。”
整場音樂會高潮迭起,通過藝術靈感的碰撞,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具有中巴兩國文化特色的視聽藝術盛宴,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音樂畫卷。
曲終人未散。樂團指揮菲利佩走下指揮臺,說:“我非常感動,這場音樂會也是中巴友誼和文化融合最好的形式。這幾天和國家電網的樂手合作,我們都非常愉快。結束今天這場音樂會最好的形式就是為大家再演奏一曲,祝福中巴友誼地久天長。”
在交響合唱《友誼地久天長》中,音樂會在夜色中落下帷幕,為期十余天的馬累樂團來華文化交流活動也接近尾聲。已是夏末秋初的夜晚,北京天氣轉涼,但中巴兩國人民友誼依然熾熱。
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馬累樂團和國家電網公司跨越重洋搭建起音樂之橋,將繼續見證“聲生不息”的中巴友誼展開新的篇章。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