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4-08-16 17:16
立秋時節,青海祁連山南麓的木里礦區,曾經因非法開采留下的累累傷疤,已被漫山綠色覆蓋。
青海木里礦區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工程由中國煤科所屬中煤科工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工生態)承建。針對木里礦區高原高寒露天礦的特點,中國煤科科工生態技術團隊實施采坑渣山一體化治理新模式,實現了受損土壤改良和地表植被高效復綠。
“該示范工程累計完成復綠總面積1900余畝,有效解決了高原高寒生態脆弱礦區邊坡易失穩、凍土保護、植被立地條件差等技術難題。” 中國煤科科工生態副總經理李建文表示。
青海木里礦區江倉一號井修復前后對比圖。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青海木里礦區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工程是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加快綠色轉型的縮影。
作為我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排頭兵,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以下簡稱中國煤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保科技創新項目,用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
礦山土地生態治理同樣是煤炭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課題。同煤大唐塔山煤礦四盤區煤礦位于山西大同,其在開采后出現大片采空區。若治理不當,這些空洞可能會導致地表塌陷。中國煤科北京中煤礦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中煤)承接了四盤區煤礦采空區的治理工作。
針對大同地區侏羅系多層采空區的特征,中國煤科北京中煤技術團隊采用骨料+漿液協同充填技術、高固相改性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泥基-煤矸石固廢膏體充填材料等,成功消除了煤層采空區的安全隱患,確保了建(構)筑物的安全建設與運行。
煤礦矸石是在采煤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若處理不當,會產生污染環境和侵占土地等問題。如何將其“變廢為寶”?中國煤科科工生態持續開展了煤基固廢處置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7月,中國煤科科工生態承建的國能神東烏蘭木倫煤礦地面矸石充填項目圓滿完成首次注漿試驗。該項目建成了集地面矸石制漿、泵送與地面輸漿和充填輔助于一體的地面矸石充填系統,每年可處理矸石量約50萬噸。
烏蘭木倫煤礦地面矸石充填項目。
據介紹,這一項目有兩大亮點:一是輸送距離長,遠期管道輸送距離超過8千米;二是場站面積小,在約1500平方米的面積內布置了由破碎篩分系統、矸石漿液制備系統以及泵送運輸系統組成的矸石漿液充填站,實現了土地的高效化利用。
“該項目的建設不僅能有效解決煤礦矸石外排導致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還可以降低煤礦采空區地表沉陷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實現了‘以廢致災’的目標,為礦區安全、環保、經濟規模化處置煤礦矸石提供了新的路徑,對推動煤炭工業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李建文表示。(劉園園 陳沁)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