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3-09-15 15:25
礦井水的經濟合理利用一直是煤炭綠色開采難題。記者9月14日從寧夏科技廳獲悉,寧夏首次實現了高礦化度礦井水大規模井下處理,自治區相關重點研發項目近日通過驗收。該技術在有效減少黃河水等地表水取用的同時確保水資源循環利用,每年可節省運行費用3000多萬元。
傳統礦井水的處理方法是將礦井水由井下水倉排出,通過地面上的調節池以及各種構筑物進行處理。達到復用水質要求后,部分在地面利用,部分再返回井下利用,需要耗費大量水泵動力能耗,存在基建投資大、占地面積大、礦井水提升運行費用高等缺點。
由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煤(北京)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煤礦高礦化度礦井水地下分質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利用井下采空區建設適宜的處理裝備,實現了高礦化度礦井水大規模井下處理,處理能力達到每小時500立方米。
“這種全新的礦井水處理方式,為礦井水分質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科技地質部正高級工程師楊光輝介紹,項目針對煤礦礦井水井下深度處理和分質利用儲存的科學問題,通過物理模擬、數值仿真、現場試驗、平臺裝備開發、示范工程建設等手段實現了高礦化度礦井水的脫鹽、凈化、再利用過程。
礦井水在井下處理后,水質直接達到超濾水水質,將滿足井下所有用水需求,可用于開采和掘進面的降塵灑水、乳化液和消防用水等。同時,項目創新性研發井下集成處理專用設備,對濃鹽水進行井下封存,預處理從5個工藝段簡化為直濾1段完成,開創了在井下建設“零排”項目的先河,對于實現寧夏寧東礦區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們錨定民生科技方向,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加大了生態環保領域創新支持力度。”寧夏科技廳社會發展科技處處長張磊表示,下一步,該廳將不斷完善優化綠色低碳科技支撐體系,不斷強化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為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更好賦能。(王迎霞 李雨函)
責任編輯:許艷
校對: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