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時間:2025-03-18 17:43
從日前召開的“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裝備創新成果與應用發布會”上獲悉,針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技術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厚德)通過構建協同創新體系,聯合北京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成立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實驗室,自主研發全組分清潔回收、正極材料修復、負極材料修復等關鍵技術,有效提高了拆解的效率、安全性以及回收利用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裝備支撐。
“近年來,我國新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一行業的快速崛起不僅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還受益于技術創新的推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但亟待破解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拆解、材料修復、循環利用、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技術標準等難題。”常州厚德公司董事長王懷棟說。
常州厚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殷曉飛介紹,常州厚德突出問題導向和產業發展需求,系統開展退役動力電池異構無差拆解與梯次利用技術、廢舊動力電池安全帶電破碎技術及裝備、磷酸鐵鋰黑粉高值再生技術、鋰電負極廢料修復再生技術、鋰電負極廢料修復再生技術、磷酸鐵鋰正極修復技術、再生銅粉制備高性能氧化銅技術、三元黑粉中鋰鎳鈷錳短流程高值再生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并在國內率先開展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場景示范應用。
針對退役動力電池傳統“放電破碎”工藝存在放電速率慢、電解液泄露易污染、電極材料腐蝕嚴重、破碎物料裹附團聚難分選、有機氣體排放等問題,常州厚德開發基于惰性氛圍溫場流場可控的“安全帶電破碎-連續熱處理及尾氣污染防控”技術,采用惰性環境有效隔絕外源助燃氣體、內循環快速稀釋轉移內源易燃易揮發氣體,配合阻燃冷風快速散發破碎余熱,結合超高速剪切破碎縮短刀片與電池短接時間,全方位降低單體電池著火率;采用溫場流場控制有機組分協同熱解耦合有害氣體高效脫除技術,實現退役動力電池無害化安全破碎處置。
針對廢石墨雜質脫除率低、除雜成本高、系統能耗大、環境污染風險高等難點,常州厚德公司創新研發了廢石墨氣熱提純技術,創建了一種集成化的高溫反應梯級分離工藝。該工藝結合溫度場、化學場和氣氛場的多重作用機制,實現對廢石墨中各類雜質的精準識別與選擇性去除,從而有效突破傳統提純工藝在雜質去除效率和能耗控制方面的技術瓶頸。
針對動力電池磷酸鐵鋰正極廢料回收流程長,回收率低等難題,常州厚德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正極修復技術方案,將正極材料從鋁箔上剝離并進行相關表征,為后續工序提供數據支撐。整個再生修復過程耗能較低,避免了正極材料再生的濕法回收過程大大降低了生產能耗,極大的提升了正極廢料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再生利用。
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發電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陸強教授介紹,常州厚德開發的電池控氧安全帶電破碎熱解與精細分選技術,實現了電解液、有機質的高效熱解,銅、鋁、黑粉的回收率超99%;開發的優先提鋰協同鎳鈷錳共萃再生短流程濕法回收技術,實現鋰回收率>95%。目前,厚德已建成5萬套/年廢舊動力電池拆解與高值化利用示范工程,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較傳統工藝降低能耗40%、減少碳排放60%,實現了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
在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張文明教授看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化,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上述核心技術應用,既顯著提升了行業資源轉化效率和環境效益,更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拓展海外市場。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