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3-08-08 10:08
據多家外媒8月6日報道,繼去年12月之后,美國能源部下屬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近日成功重現“核聚變點火”突破,第二次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實現“凈能量增益”。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一名發言人對媒體表示,該實驗室的科學家今年7月30日在利用“國家點燃實驗設施”進行的實驗中成功重現了“核聚變點火”突破,并且相比去年12月的實驗獲得了更高的“凈能量增益”。
核聚變是太陽和恒星的能量來源。在這些星體核心的巨大熱量和重力下,氫原子核相互碰撞,聚合成更重的氦原子,并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核聚變不會產生放射性廢物。可控核聚變技術有望為人類提供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幫助人類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美能源部去年12月發布聲明說,美國科研人員當月5日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國家點燃實驗設施”進行了歷史上首次可控核聚變實驗。實驗中,“國家點燃實驗設施”向目標輸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產生了3.15兆焦耳的聚變能量輸出,首次展示了慣性約束核聚變的最基本科學原理。
慣性約束核聚變是利用激光的沖擊波使得通常包含氘和氚的燃料球達到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來引發核聚變反應。除慣性約束核聚變外,另一種實現可控核聚變的主流方案是磁約束核聚變,是指利用特殊形態的磁場把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有限的體積內,使其受控制地發生核聚變反應。
據報道,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今年春季和夏季進行了一系列重復實驗,但都沒能成功實現“核聚變點火”,即沒有實現實驗輸出能量超過輸入能量。今年6月進行的一次實驗達到能量“收支平衡”。目前,科學家仍在對7月30日最新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預計將于學術會議或學術雜志上正式發布。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