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能源熱點

中能專訪 |“低油價周期” 真的來了?中國能源市場影響多大?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7-15 20:13

“低油價周期”真的來了?中國能源市場影響多大?

——訪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溫馨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趙悅婧

  國內成品油價迎年內第六次下調。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自7月15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30元和125元。

  時間拉回到10天前。當地時間7月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發表聲明稱,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的8個主要產油國決定8月日均增產54.8萬桶。

  無疑,此次歐派克增產為油價增添了新的下行壓力,也引發了市場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產油國博弈邏輯及各國應對策略的廣泛討論。“低油價周期”是否要來了?歐佩克增產,對中國能源市場影響有多大?記者對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溫馨進行了專訪。

  中能傳媒:此次8個主要產油國選擇在8月增產54.8萬桶,官方聲明稱“鑒于當前市場基本面穩健”,但從能源市場規律看,這一決策背后是否有更復雜的考量?

  溫馨:通常情況下,OPEC+的增產決策主要基于多重戰略考量,包括彌補全球原油供應缺口、維持其在能源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以及實現特定的地緣政治訴求等。此次OPEC+核心成員國日均增產54.8萬桶雖超市場預期,但從歷史維度審視,這一調整幅度仍屬相對溫和。在當前全球復蘇動能乏力、原油需求疲軟且市場普遍預期供應過剩的背景下,OPEC+核心成員國仍決定推進增產政策。這一反常舉措表明,此次產能調整可能是市場份額的爭奪以及對市場承壓能力的戰略性試探。

  今年,石油市場經歷了顯著的動蕩,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變化都影響了市場前景。2022年以來,OPEC+選擇減產以支撐原油市場,此次OPEC+選擇增產可能出于多重原因考量。第一,當前國際石油供應格局日趨多元化,美國和巴西等非OPEC國家增產強勁,特別是特朗普總統上臺后的能源政策有利于頁巖油產能釋放,對傳統產油大國形成市場擠壓,OPEC+核心產油國更需釋放疫情間閑置產能,通過產量調節維持市場份額,壓制競爭對手。第二,相對于IEA和EIA,OPEC對未來需求預期更為樂觀,認為經濟前景基本穩定,供應寬松預期被夸大,如需求韌性、地緣風險未納入考慮。此次增產,是對市場供需平衡的謹慎測試,也為后續政策增加靈活性。

  中能傳媒:結合今年以來油價從高位震蕩下行的趨勢,此次增產是否會讓國際油價進入“低油價周期”?短期(未來3-6個月)和長期(1-2年)的關鍵影響因素分別是什么?

  溫馨:如果OPEC持續增產,將加劇供應過剩預期,國際油價有可能進入低油價周期。短期來看,未來油價主要受到季節性氣候、OPEC+產量政策、地緣政治風險、金融市場投機、庫存與煉廠需求、新興經濟體工業活動等因素影響。2025年下半年,隨著夏季出行旺季對汽油、航空煤油需求增長,油價仍有65美元以上較強支撐。中東局勢和俄烏沖突仍是油價波動關鍵變量,若沖突反復,油價在可能有短期內上沖態勢。若地緣局勢降溫,OPEC增產節奏推進,原油基本面過剩擔憂仍將逐步兌現,引發油價進入下行通道。

  中能傳媒:市場有觀點認為,當前油價已接近部分產油國的“成本線”,這一說法是否準確?若油價持續低迷,可能引發哪些連鎖反應?

  溫馨:由于生產成本和財政平衡點不同,油價下跌對不同的產油國影響具有顯著差異性。首先,當油價低于65-70 美元/桶,相當部分的核心產油國財政危機風險加劇。若油價持續低迷,OPEC+面臨財政危機與債務違約風險,后續可能將由增產轉向聯合減產策略,維護市場穩定。其次,上游投資進入緊縮區間,可能引發能源企業破產與大規模并購重組。最后,低油價將促使沙特等產油國加速新能源轉型進程,降低對石油收入的依賴。

  中能傳媒:此次增產及油價下行對我國原油進口成本、能源貿易結構會帶來哪些直接影響?是否會改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節奏?

  溫馨:布倫特油作為全球定價標桿,與迪拜油價高度聯動,國際油價下行對我國提供了雙重戰略機遇。一方面,我國迎來了以低成本布局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窗口期。另一方面,增強了我國在采購俄羅斯、伊朗等折扣原油時的議價優勢。然而需要警惕的是,長期低油價可能帶來結構性風險:首先,新能源產業的經濟效益將受到擠壓,削弱其市場競爭力;其次,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可能萎縮,導致國內產能增長乏力,加劇進口依賴風險。這就要求我國在把握短期成本優勢的同時,必須統籌考慮長期能源安全戰略。

  中能傳媒:從能源轉型角度看,國際油價波動是否會影響國內新能源替代的節奏?石油石化行業應如何與新能源發展形成協同?

  溫馨: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新能源替代的影響呈現階段化差異和領域分化。交通領域的新能源替代對油價反映最為靈敏,低油價將使得燃油車經濟性回升,但由于電動車優惠政策和電池成本下降等因素,油價波動影響可以部分抵消。

  在發電領域,風電、光伏平準化度電成本已在多數地區低于燃煤電廠,因此新能源替代對原油價格波動的敏感性較低。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推動。“雙碳”政策、風光大基地建設、碳市場發展等政策剛性因素將推動新能源發展,提升化石能源使用成本。總體長期來看,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新能源替代影響有限。

責任編輯: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