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5-12 14:44
2025年5月6-8日,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之際,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工業報主辦的“中國能源品牌周”走進暖城鄂爾多斯,以“解碼‘中國能源品牌全球競爭力樣板’”為主題,開展研討、遴選出十大支撐品牌案例,開展采訪調研等系列活動,共同探索鄂爾多斯能源產業“新品牌”塑造。
內蒙古鄂爾多斯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成為我國能源產業的核心戰略要地。但置身于國際能源市場的激烈角逐與國內能源結構深度調整的浪潮中,需要打造極具辨識度與競爭力的品牌。鄂爾多斯正加快構筑世界級能源產業,著力提升鄂爾多斯能源品牌影響力和話語權。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主任韓文科,中國石化出版有限公司原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常務副主任周志明,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牟思南、副秘書長王兵等能源界、品牌界專家,能源行業龍頭企業代表,以及人民政協報、中國環境報、中國城市報、中國化工報、中國工業報、中國質量報、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環球網、中國報道等媒體代表共同參加探討和探訪。
共同探討鄂爾多斯能源產業“新品牌”塑造
鄂爾多斯市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瑞宗在致辭中表示,本屆“中國能源品牌宣傳周”將鄂爾多斯作為中國能源品牌全球競爭力樣本,既為展示鄂爾多斯能源轉型成就搭建了平臺,也為鄂爾多斯打響能源品牌,提升能源領域的話語權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四級調研員白海軍
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四級調研員白海軍介紹,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主動承擔起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重大責任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能源生產基地。筑牢國家煤炭保障基地,提質增效智能化發展;打造清潔電力供應基地,風光火儲多種能源協同發展;夯實油氣戰略儲備基地,產供儲銷體系全面建設;建設國家煤制油氣基地,彰顯戰略資源保障新擔當;創建氫能應用示范基地,制儲輸用服全產業鏈布局。
鄂爾多斯十大支撐品牌案例分享
在5月6日下午舉辦的鄂爾多斯能源產業“新品牌”塑造研討會上,進行了十大品牌典型案例分享。相關項目負責人分別介紹了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門克慶煤礦覆巖離層注漿充填技術、鄂爾多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礦鴻操作系統、國家能源集團天驕綠能25萬千瓦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范項目、世界最大光伏板圖形電站——光伏領跑者基地的“駿馬”光伏電站、新奧煤加氫熱解聯產甲烷和芳烴技術、內蒙古興圣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BOG提氦項目、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項目、國盛利華制造-內蒙古首套制氫系統、中國華能北方聯合電力達拉特發電廠百萬千瓦機組項目、全國單體最大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蒙西藍海光伏電站等十大典型案例。
研討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秘書長王兵主持。能源界、品牌界專家、十大品牌典型案例相關企業及主流媒體代表分別圍繞鄂爾多斯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存在的挑戰與“新品牌”塑造路徑等重要話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石化出版有限公司原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常務副主任周志明
中國石化出版有限公司原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常務副主任周志明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期待品牌專家與媒體在實地探訪中深入探究鄂爾多斯優秀且具影響力品牌背后的內涵、形成與塑造過程,同時,分析鄂爾多斯孕育優秀品牌的原因,不僅聚焦能源品牌,還力求為鄂爾多斯品牌塑造與傳播提供有益建議。
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工業報社能源與雙碳研究中心主任牟思南
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工業報社能源與雙碳研究中心主任牟思南表示,鄂爾多斯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能源轉型的城市,鄂爾多斯的能源品牌塑造離不開優秀企業及品牌案例支撐。應以品牌化思維對現有優質項目和技術進行塑造與表達,借助媒體力量,在國家品牌建設的重要節點上,充分展現自身優勢。唯有如此,才能將項目更好地推向國際舞臺進行宣傳推廣。
實地探訪多個項目,把脈“新品牌”塑造方向
5月7-8日,專家與媒體代表展開實地探訪,主要圍繞能源安全保障等重要命題,聚焦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以及光伏治沙、零碳園區、氫能等能源新生態戰略布局成就,深度探索新型能源體系下的鄂爾多斯“新品牌形象”標簽塑造舉措。
在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專家與媒體代表聽取蒙蘇經濟開發區基本情況介紹及園區內的企業基本情況介紹。蒙蘇經濟開發區位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開發區聚焦“風光氫儲車”產業鏈,重點布局“雙百GW”產業,創造了六個自治區第一:第一條動力電池生產線、第一個光伏全產業鏈、第一臺氫燃料電池系統、第一條2000標方電解槽生產線、第一條光熱發電平面鏡生產線、第一條光熱發電曲面鏡生產線,填補了相關產業空白。遠景全球首創零碳產業園模式并在鄂爾多斯成功落地和運營,零碳產業園集成了可再生能源、動力電池與儲能、電動重卡、電池材料等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助力其實現從傳統能源依賴型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隆基光伏全產業鏈項目占地2500畝,總建筑面積超過137萬平方米,項目整體建設46GW硅棒硅片+30GW電池+5GW組件。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兩年建成”的“鄂爾多斯速度”。
據了解,鄂爾多斯將氫能領域納入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4+1”重點點位,重點在電氫多能轉換、天然氫氣勘探、氫燃料電池研制等領域尋求突破。在國鴻氫能展廳,專家和媒體代表參觀了該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在今年交付的搭載國鴻氫能燃料電池系統的重卡已應用于煤炭短途運輸等場景,為“風光氫儲車”戰略注入動能。
中國華能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達拉特發電廠百萬千瓦機組項目是蒙西電網首臺百萬千瓦機組,也是華能集團公司“十四五”期間在內蒙古投資建設的第一臺百萬千瓦機組。機組采用新一代高效超超臨界系統,二氧化碳排放較國家標準降低23.43萬噸/年,廢水百分百回收。項目國產化率達行業領先水平,采用全國產化華能睿渥DCS系統,全國產化10千伏智能高壓開關柜,國內首臺全國產化100萬千瓦等級100%容量鍋爐給水泵等設施。機組的成功投運將鄂爾多斯地區低熱值高硫煤成功就地轉化,大幅提高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效率,進一步增強蒙西電網能源保供能力,對于服務能源安全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山東能源集團榮信化工,專家與媒體代表現場了解到,該企業年產80萬噸烯烴項目以甲醇為原料,采用甲醇制烯烴技術生成聚合級乙烯及聚合級丙烯單體,再通過聚合生產高密度聚乙烯和高性能聚丙烯產品,顯著減少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作為自治區重點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園區內甲醇就地消化,有效延伸“甲醇一烯烴一高端新材料”產業鏈條,形成上下一體、縱橫連接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對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基全產業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內蒙古新能源白音提布光儲電站,專家與媒體代表詳細了解了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的舉措。電站自投運以來,在發電量、儲能協同、經濟效益及生態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成為“光伏+儲能+生態修復”模式的標桿案例。重新定義采煤區新能源開發的經濟與環境價值平衡點,推動鄂爾多斯從“煤炭之城”向“零碳之都”躍遷。
在達拉特經濟開發區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園區,專家與媒體代表參觀了新奧集團研發的世界首套7MPa粉煤加氫熱解工業示范裝置,并了解粉煤加氫熱解聯產芳烴和甲烷技術。該技術是由新奧自主研發的一種新型粉煤分級分質利用技術,融合了煤制氣和煤制油的優勢,通過梯級利用、全價開發,真正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可以預見,煤加氫氣化聯產芳烴和甲烷技術的成功應用,將為我國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和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開辟新途徑、提供更優方案。
走進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大光伏板圖形電站——“駿馬電站”,專家與媒體代表紛紛為其創意設計與規模所震撼。據“駿馬電站”技術服務方山東院內蒙古魯電蒙源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團隊突破傳統電站設計理念,將19.6萬塊組件排布為奔騰的駿馬圖案,一是蒙古族“馬背民族”的文化傳承;二是象征“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與光伏人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已成為內蒙古重要的文旅打卡地。此外,通過精益設計,創新采用各項針對沙漠電站的設計解決方案,應用先進光伏技術降低度電成本;電站多種跟蹤支架的成功應用,為后續電站設計建設提供了技術示范。值得注意的是,在沙漠腹地,該電站創新性地將生態修復與清潔能源開發有機結合,采用“板上發電、板下修復、板間種植”的林光互補立體化生態模式,這種模式為后續三北地區光伏治沙項目樹立了樣板,引領了光伏治沙的發展潮流。
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蒙西新能源公司電站負責人介紹,該電站采用智能跟蹤光伏支架系統、智能組串式逆變器、電力載波通信、智能IV診斷、智能光伏管理系統等先進產品和技術,實施升壓站無人值守,在“沙漠之光”運維中心實現遠程集控,達到光伏電站智能化發電和運維。截至4月末,電站清潔發電23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16萬噸,減碳效益顯著。
專家一致表示,近年來,鄂爾多斯以“零碳產業園、駿馬光伏電站、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項目”等標桿項目為引領,打造了全球矚目的綠色能源轉型樣本,為支撐鄂爾多斯打造“中國能源品牌的全球競爭力樣板”提供了內核。其構建的“標桿項目驅動+技術標準輸出+品牌價值外溢”發展范式,為全國乃至全球能源產業轉型品牌建設提供了樣本。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