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宏網 時間:2025-01-03 17:38
記者從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了解到,近日,海油發展天津海洋裝備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簡稱“基地”)順利完成機械完工檢查,標志著基地從現場安裝調試階段轉入試生產階段。作為我國首個海洋油氣全生命周期智能裝備制造基地,該基地以“智能制造、綠色低碳、員工友好”為目標建設,總占地面積約27萬平方米,已被列為國家戰新產業百大工程、天津市重點建設項目、智能建造示范項目。
主辦方提供供圖
據悉,基地建成投產后主要用于特殊螺紋油套管加工制造、透平測試維修、設施設備一體化運維和人工舉升業務等。當前,基地一期項目中的研發實驗樓、油套管智能工廠、人工舉升電氣智能制造工廠、人工舉升電泵智能制造工廠、中海油人工舉升裝備研發中試基地、透平維修測試車間已經建設完畢,車間內部設備有序開始調試。
從創意萌芽到維護保障,實現一鍵智能化護航
針對海洋裝備生產環節存在壁壘、管理較為不便等問題,該基地打造“設備設施預知性防治一體平臺”(以下簡稱“一體化平臺”),采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實現規劃、設計、施工、運維階段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建設。
在油套管智能工廠中,占據車間四分之一的成品協同管理智能立庫已經落位完成,高效橫移輔機和柔性桁架機械手的低空協同鋼管搬運裝置正在有序調試中。該工廠依托一體化平臺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在線故障診斷與分析裝備,實現MES(制造過程執行系統)、PDM(產品數據管理)、WMS(倉庫管理系統)、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等信息化技術的高效協同與集成應用,以及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和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 預計投產以后,工廠年產油套管可達6萬噸。
在人工舉升電氣智能制造工廠,智能立庫核心設備巷道車已經開始調試,為后續智能化配送奠定基礎的AGV小車正在路線掃描。過去,在傳統生產車間中,由于缺乏智能化手段,車間、倉儲、物流等各部門難以實現信息化聯動。如今,依托一體化平臺,工廠從零部件采購入庫到最后產成品完工入庫的整個流程都進行了顆粒度適中的自動化執行和信息化管控,實現全生命周期物流過程的細化管控,并根據不同車間的業務特點,配置不同的管理顆粒度,實時采集在制品的位置、數量、加工狀態、物料消耗等信息,實現物料管理透明化的同時,也為控制成本提供數據支撐。
據了解,基地以智能制造作為核心建設目標,還建立了智慧園區IOC綜合管理平臺。目前該平臺已進入調試階段,預計2025年2月上線運行。基地將通過該平臺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雙導向手段,實現少人值守、智慧運維、高效辦公等指標,加強員工的安全健康保障,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新人文關懷”,培育“新智造工人”。
以環境為基技術為翼,打造綠色低碳的人文工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早在設計之初,基地就將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理念全流程、全覆蓋地植入項目建設的各環節。當前,基地的園區車間屋頂光伏已經全部安裝完成,裝機容量約5.5兆瓦,年平均發電量約583.68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074.2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744.61噸。
“基地在整個規劃及建設過程中,始終將提升員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開展工作的指導思想,將以人為本、關愛員工,與人友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員工全面發展等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基地項目總負責人馮紹明表示。
一直以來,天津港保稅區聚焦提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自主創新原始創新能力,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未來,天津港保稅區將完善海洋裝備全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相關產業鏈,加速打造世界級海洋經濟產業集群,在全力建成世界一流海洋先進裝備研發制造基地中貢獻保稅力量。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