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學習平臺 時間:2024-12-04 11:08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黨組堅持不折不扣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工作、對于能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要求,堅持改錯、改機制、改布局、改作風一體推進,全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
深刻認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內蒙古能源發展的目標定位
從全國發展大局來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能源領域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要牢記“國之大者”和“重中之重”,主動對標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將國家所需和內蒙古所能充分銜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需要,持續深化對做好能源改革發展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系統謀劃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努力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
從全區發展全局來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的堅實支撐。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圍繞辦好兩件大事、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明確了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對能源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體部署安排。要聚焦體制機制、統籌布局、創新合作,全面推進能源領域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全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加速推動內蒙古由能源大區向能源強區轉變。
從全區能源發展來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內蒙古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內蒙古能源正處于政策疊加的戰略機遇期、整體向好的發展窗口期、進入上游的轉型關鍵期。要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拿出務實有效的改革舉措,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速推動能源發展進入全國上游、實現能源重點產業發展全面領先。
找準找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系統謀劃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能源轉型發展路徑
堅持向“綠”而行夯實基礎,推動傳統能源轉型升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潔煤穩油增氣,提升應急保障能力,著力建設國家級綠色轉型供應保障基地,推動煤電由主體性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變、傳統油氣生產向綜合能源開發利用轉型發展。
堅持向“新”而行培育引擎,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堅持一手抓新能源開發建設、一手抓新能源裝備制造,加速將新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綜合發展優勢,著力打造國家級綠色能源供給保障基地、國家級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全國綠氫產業先行區、國家新能源與先進高載能產業融合發展集聚區。
堅持向“優”而行提質增效,推動新舊能源耦合發展。堅持系統思維,不斷拓展能源產業輻射面,探索建立綠電、綠氫耦合煤化工產業鏈,加大生產環節綠電應用,統籌推進消費環節新舊能源有序替代,著力構建多能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綜合能源體系。
全面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以更大力度推動內蒙古能源“闖出新路、進入上游、奮勇爭先”
一是加快建設供應穩定、儲備充裕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堅持煤電油氣風光并舉、新舊能源協同互補,堅決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責任。統籌能源供應和儲備,強化綠色能源供給保障和煤炭、煤電兜底保障,建立健全煤炭、煤制油氣等能源類大宗商品產能、技術和應急儲備體系。優化民生用能服務保障,深入實施“溫暖工程”,優先保障民生供熱煤源,提升農村牧區供電質量,加強天然氣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保障民生用氣需求。
二是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堅持源網荷儲協同推進,優化電力供給結構、消納方式和系統形態。電源上,統籌優化新能源規劃布局,確保沙戈荒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如期建成并網。電網上,用足用好國家“兩重”政策,超前規劃實施強網、聯網和外送工程,開展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發展智能電網。消納上,全面推廣綠電交易,開展合金新材料等高載能行業綠電應用,創新綠色算力、電算協同等“新能源+”應用場景,確保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較高水平。調節上,堅持“集中建、集中儲、統一調度”,加快推進新型儲能建設,合理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持續提升電力系統深度調節能力。
三是加快建設以新質生產力為支撐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因地制宜培育發展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能源產業系統性重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煤電低碳化建設改造,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應改盡改。加速發展新興產業,堅持鏈式思維,以呼包鄂通為重點推動新能源產業集群配套發展,加速形成滿足區內、供應周邊、輻射全國的產業供給能力。用足用好國家“兩新”政策,實施發輸配電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行動、風電光伏設備更新和高效回收利用行動,培育壯大新能源智慧運維和能源環保服務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出臺輸氫管道規劃,實施綠氫產業先行區行動,創新綠色氫氨醇應用場景,實施新型儲能發展專項行動,統籌新型儲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裝備制造業發展。
四是加快建設資源集約集聚、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深入實施科技“突圍”工程,搶占能源高質量發展制高點。推動創新要素優化配置,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協同抓好人才鏈、資金鏈、價值鏈,推動設立高能級能源創新平臺。推動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鈣鈦礦等前沿技術創新攻堅,在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爭取實施更多示范項目,構建“研發一批、示范一批、應用一批”的梯級滾動能源科技創新體系。
五是加快建設開放合作、有序競爭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激發能源市場活力。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能源規劃體系和政策規定的統籌協調、系統集成。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優化能源調度機制,推動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利用。完善民營企業參與能源重大項目建設機制,營造更加穩定、開放、透明、可預期的能源投資興業環境。深化能源領域開放合作,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發展口岸能源經濟,推動電力、油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跨區域互聯互通。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積極承接、集約布局先進高載能產業,打造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