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9-04 16:33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記者 白宇)9月4日,全球單體最大抗臺風型漁融合網箱平臺——中廣核“伏羲一號”正式在廣東汕尾建成投運,并完成首批養殖魚苗投放。該項目可正面抗擊17級超強臺風,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可達5400萬元,對于我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汕尾中廣核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中心場區,距離汕尾海岸約11千米,由網箱主體結構和上建平臺兩部分組成。其中,網箱主體結構長70米,寬35米,水深約25.7米,養殖水體達到6.3萬立方米,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風漁融合網箱平臺。該項目于2023年8月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全部依靠綠色能源供能。
此外,“伏羲一號”還創新打造了綜合多營養水產養殖系統,引進底播增殖技術,將魚蝦類投喂型物種與貝藻類提取型物種一起養殖。其中,提取型物種利用水產養殖中的無機和有機過剩營養物質進行生長,喂養魚蝦的殘餌及魚蝦糞便會成為其他物種的食物或肥料。這些不同營養級的各類水產養殖物種能夠形成協同效應,不僅可以保證生物代謝產物的多層利用,促進生物減排,提高養殖效益,還可以改善漁業環境,增加深水網箱內外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形成良性循環,改善海洋生態鏈。
根據汕尾市規劃,“伏羲一號”投運后預計年產優質海水魚類約900噸,年產值達到5400萬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約200個。投產3年后,隨著汕尾后湖風漁融合海洋牧場項目全面建成,汕尾市將形成“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生態增益+休閑旅游”的風漁融合示范集群,陸上養殖基地和旅游設施也將同步配套完善,屆時總養殖水體預計達到30萬立方米,年產量躍升至4500噸,年接待游客量預計突破18萬人次,綜合年產值約4.5億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約800個。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高立剛表示,中廣核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瞄準廣東省建設“藍色經濟崛起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央企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運用多項智能技術高起點、高標準打造“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示范項目,為“百千萬工程”建設注入新動能,為廣東省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中廣核力量。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