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5-17 15:56
起伏中蘊藏天地
——從經濟社會發展看浙江用電負荷之變
開欄的話:縱深望向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已成當前時代最強音。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能源行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即日起,《中國電力報》推出“高質量發展看浙里”系列報道,以浙江勇立潮頭的實踐,以能源的視角看經濟,以經濟的視角看能源,在此相互映照中為高質量發展添上新的注解。
潮漲潮落,此消彼長。萬物運行的規律,從不是直線,而是一條波動的曲線。
從經濟社會發展看用電負荷的演變,也是如此。在負荷線條的起起伏伏中,在一剛一柔的轉換之間,也透露著時代的脈動。
時空變 負荷變
從國民經濟范疇來看,國民經濟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用電量可以反映生產情況,也能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消費情況。用電量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而經濟發展對用電負荷的影響則更為直接。
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看,伴隨生產生活進行的節奏,用電負荷并非恒定不變。
從地域看,我國能源稟賦與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能源流向格局。我國中東部地區,可謂全國的用電負荷中心,能源生產量占比不足30%,但消費量占全國比重超70%。作為東部沿海省份,浙江是資源稟賦差但用能需求旺盛的典型代表。
從一日看,每日清晨,當工廠啟動機器,當人們開始工作,電力需求如潮水上漲般形成“波峰”。深夜,人們逐漸入睡,城市安靜下來,電力需求也隨之回落形成“波谷”。
從一年看,以2023年為例,浙江用電負荷最大峰谷差為3152萬千瓦,年用電負荷曲線在降、穩、升的“三部曲”中,呈現出“雙駝峰”特點。2月受極端寒潮天氣影響,負荷上升達到年內的第一峰,夏季平均氣溫上升,負荷也隨之快速上升并在7月達到全年最高峰。
負荷曲線背后的供需情況也在不斷變化。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的快速增長,一天中電力供需緊張和寬松的時段發生了遷移變化。例如夏季酷熱天氣里的13時至15時,空調等制冷設備密集運行,電力需求高企,但由于此時間段有大量的新能源電力產生,該時間段的供需也可能變得不那么緊張。
剛柔并濟 產銷融合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新型的負荷也進入視野,成為推動負荷曲線變化的因子之一。
浙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飛快,截至2023年底,該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萬輛,并且產銷兩旺,今年一季度浙江生產新能源汽車超過14萬輛,占整個汽車產量的40.5%,零售額增長了28.9%,占整個汽車零售額的37.9%。
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基礎設施也加快建設步伐。截至3月底,浙江已建成公共充電站12521個、公共充電樁152493個。一季度浙江電動汽車充電電量達9.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10%。
儲能發展也帶來負荷之變。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相當于1.4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可滿足2000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
浙江作為全國新型儲能重要產業集群和市場業態聚集地,近年來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正在提速。據統計,2023年浙江投產新型儲能裝機108萬千瓦,同比增長440%,其中工商業新型儲能裝機量約占全國總裝機量的44.3%,位居全國第一。
以往提及電力,發電方與用電方,總是有著清晰的分野。而近年來,用能者成為供能者,已司空見慣。如今迅猛發展的電動汽車、儲能等所帶來的負荷,正是集用能與供能于一體的產銷型負荷,可用電儲電,也可給電網送電。目前,浙江的電動汽車、儲能等最大負荷達381萬千瓦,產銷型負荷占比近20%。
2020年以來,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新建或改造上萬個有序充電樁,累計在省內建設17座V2G(雙向充放電)示范站。2023年11月,浙江首個V2B場景電動汽車充放電示范站在寧波江北區綠地中心投運。V2B,即“Vehicle to Building”——電動汽車到辦公樓宇,將雙向逆變式充放電技術應用于商業建筑樓宇。在V2B車網雙向互動應用場景中,電動汽車擔當電力“搬運工”,為辦公樓宇接上移動“充電寶”,統一接受充放電策略的調度,參與電網削峰填谷、需求響應及輔助服務。
在用電尖峰時刻,聚焦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資源,讓負荷從剛性變得柔性可調可移,也是一大趨勢。2023年夏季用電高峰期,浙江啟動空調負荷柔性調控和移峰填谷,最大壓降空調負荷152萬千瓦,最大轉移高峰用電負荷216萬千瓦,在閃轉騰挪中平緩尖峰時刻的負荷曲線。
電價變 負荷再變
為更好地應對峰谷現象,峰谷分時電價機制也派上了用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負荷曲線走向。
如果峰谷分時電價時段設置長期不變,電價信號的引導效果就會逐年下降。及時調整峰谷電價時段劃分,讓電價機制更符合實際供需情況,能更好地引導用戶在合適的時間用電。
今年1月,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推出工商業峰谷分時電價新政。新政統一了工商業用戶峰谷時段,分季節更精準地調整了尖、高、平、谷4個時段在日內的分布。且在春節、五一、國慶3個假期創新設立深谷時段,電價下浮比例達80%。新政還設立了季節性峰谷浮動比例,拉大了夏冬季尖峰上浮比例及低谷下浮比例。也就是說,如今的浙江峰谷電價,峰更高、谷更深,用更大的峰谷價差引導企業參與削峰填谷。
不少企業根據電價信號調整了生產計劃。從3月來看,大工業用戶在0至8時低谷時段的用電量占全天用電量比重,同比增加約0.8個百分點;8至11時、13至17時兩個高峰時段的日內用電量占比,同比減少約1.6個百分點。
以浙江某鋼鐵企業為例,去年3月該企業尖峰電量占比9.92%,高峰電量占比32.54%,低谷電量占比57.54%。今年3月該企業調整生產時間,高峰電量占比6.39%,低谷電量占比59.32%,平段電量占比34.42%。與去年同期對比,今年3月該企業約有占比36%的電量由尖高峰時段轉移至低平時段,經計算可降低用能成本約18%。
浙江通過分時電價機制引導大工業用戶錯峰生產,幫助削減峰負荷,3月大工業用戶終端銷售電價下降約4%,全社會負荷最大峰谷差縮小到3094萬千瓦,同比降低2.86%。
曲線中蘊藏天地
在經濟金融學中,有均值回歸的概念,即股票價格等社會現象或氣溫降水等自然現象,無論高于或低于價值中樞(或均值)都會以很高的概率向價值中樞回歸的趨勢。
負荷曲線也是如此,漲落中蘊藏著大天地。
浙江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144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2%。綜合宏觀經濟走勢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今年后三季度浙江經濟將延續穩定向好態勢,全社會用電量將同比增長5.5%。如遭遇連續極端天氣、外來電供應不及預期、企業用電過快增長等情況,用電高峰期間還需采取臨時增購省間現貨等保供舉措,這將相應抬高用電成本。
調整峰谷電價,除了助力緩解電力供需矛盾、推動企業節約用電成本外,也能更好地在用電低谷時促進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納。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浙江光伏最大出力1944萬千瓦,甚至一度超過當日全社會最大用電負荷的60%。
高低之間,也孕育出新的機遇。
進一步拉大工商業峰谷價差,使用“光伏+儲能”的企業,在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享受更低的成本,第三方運營商還可通過峰谷價差實現盈利。
與工商業峰谷電價調整類似,根據電力供需情況、新能源消納情況及削峰填谷需要,今年1月1日起,浙江針對向電網企業直接報裝的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也進行了峰谷時段和電價浮動比例的優化設置。在低谷時段多充電、高峰時段少充甚至反向送電,新能源車主參與削峰填谷,也能獲益。
將不斷波動的負荷曲線拉長去看,種種調整分時電價機制或運用產銷型負荷的努力,也正是在拉平電力供需的曲線,使其回歸至更理性的位置,在削峰降本中走向更高質量的遠方。(陳麗莎)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