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17 11:17
涵蓋構建“碳指數、碳效碼、碳積分”碳工具應用體系等7項內容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 (見習記者王可 本報記者白宇)2月1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典型經驗清單(第一批)》(以下簡稱“清單”)的通知,遴選出共45項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典型經驗。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清單涵蓋了構建“碳指數、碳效碼、碳積分”碳工具應用體系等7項內容。
由浙江省交通廳搭建的“133X”架構的碳達峰數字化平臺,即以1套碳排放核算體系作為平臺大腦,開發“碳指數、碳效碼、碳積分”3個工具,旨在服務政府、企業、公眾3類用戶。通過明確不同主體交通碳減排核算方法,平臺成功打造多個典型應用場景,有效推動了交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碳指數”方面,平臺圍繞交通發展質量、交通能耗排放和交通低碳管理三個維度,建立了量化評價體系,形成了基于浙江省交通運輸低碳發展指數的省市統一量化評價標準和發布機制。該指數實現定期測算,為交通領域的低碳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碳效碼”則是針對省內道路貨物運輸企業的碳效碼規則與算法,根據企業的低碳發展水平,賦予其綠碼、藍碼或紅碼,并據此開展財政金融、路權管理等政策應用。目前,“碳效碼”已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綠碼企業已累計兌現專項貸款2.8億元,發放補助639萬元,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萬噸。
而“碳積分”的應用則更加貼近市民生活。市民通過選擇公交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可以在“一碼通”平臺上兌換“碳積分”,進而換取公交車電子票、共享單車電子票等綠色出行獎勵。目前,“碳積分”平臺已注冊用戶153萬,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省級碳普惠平臺,累計實現低碳行為超億次,積分兌換超過1500萬分。
據悉,碳達峰數字化平臺現已累計接入55萬輛(艘)營運車船裝備數據,有效解決了交通碳排放源點多量大、流動性強、精準感知難、量化核算難、有效監管難等問題。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