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2024-05-13 11:22
原標題:實施強制性國家標準是提升電池安全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增長迅速。據統計,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3.5億輛,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電動自行車產量為4228萬輛。隨著電動自行車產銷量的逐年提高,由其引發的火災事故也逐年攀升,給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失。
電動自行車為什么會起火?據消防救援部門統計分析,引發電動自行車起火的原因主要有3個:一是電動自行車使用的鋰電池熱失控起火,二是電動自行車的線路過載、短路,三是電動自行車充電器起火。其中鋰電池引發的起火占比最大。
電動自行車使用的蓄電池主要有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兩種,近年來鋰電池的占比逐漸上升,鉛酸電池的比例逐漸下降。鉛酸電池由于使用無機電解液體系(濃硫酸),自身不會發生起火、爆炸。由于能量密度低、低溫續航差等缺點,鉛酸電池主要應用于中低端車型。此前鋰電池車型占比只有10%左右,但近幾年國內主要電動自行車品牌發布的新車型中,配備鋰電池的比例逐漸提高,目前已接近30%。而鋰電池使用的是有機電解液體系(如碳酸乙烯酯溶劑),在高溫、過充等條件下,電解液容易分解出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易燃氣體,遇到空氣中的氧氣容易起火、爆炸。設計存在缺陷、制造工藝有瑕疵、材料穩定性差、使用較長時間的鋰電池,更容易分解出可燃氣體。而對于高鎳三元材料(鎳鈷錳、鎳鈷鋁等),自身還會分解出氧氣,不需要外界氧氣就可以燃燒爆炸。這也是為什么高鎳三元鋰電池安全性更差的原因。
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安全強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第十條規定:“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存在安全風險,并且已經引發了大量事故,因此需要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
據統計,電動自行車鋰電池排名前9的企業供貨量約占市場總量的40%,后100多家小型企業供貨量約占30%,小作坊供應的拼改裝電池占比約為30%。小作坊供應的拼改裝電池,很多使用的是汽車拆解回收的廢舊電池、企業淘汰的不合格電池,并且在電池保護電路方面的設計也不完善,有相當比例的事故是由拼改裝電池引發的。
據粗略估算,目前電動自行車用的鋰電池中,錳酸鋰電池約占60%、高鎳三元鋰電池約占30%、磷酸亞鐵鋰電池占比不到10%。總體上,從安全性上來看,磷酸亞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高鎳三元鋰電池;但是從低溫容量、續航等性能指標上看,磷酸亞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高鎳三元鋰電池。因此,企業、消費者選擇不同類型的鋰電池,往往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從性能、安全、價格等各方面進行一個相對平衡的選擇。而在制定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安全強標時,首先需要考慮不同類型鋰電池的安全特性,把安全指標放在首位,同時也要考慮產業、技術的發展與安全之間的平衡。此外,更要從技術上設定門檻,杜絕小作坊的拼改裝電池、廢舊淘汰電池進入電動自行車領域。
近期發布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了6項單體電池的測試項目、22項電池組的測試項目。過充電、針刺試驗可以對鋰電池的安全性進行有效篩選,如目前安全性較差的高鎳三元電池很難通過上述測試,而安全性更好的磷酸亞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通過相關測試則相對容易。此外,該標準還規定了電池組耐高溫追溯編碼、互認協同充電、不得使用梯次利用電池等要求。
保障安全強標的實施是關鍵。標準是后續監管的技術依據,但是標準的制定只是提升安全監管的第一步。提升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水平的關鍵是把強標的實施真正落實到位。
對于標準的符合性驗證,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事后監管,在生產、銷售前并不要求事先證明標準的符合性,而是通過后期的市場監督抽查等方式來驗證標準的符合性;另一種是事前監管,通過強制性認證等方式要求產品在銷售之前先證明標準的符合性。有關部門正在考慮研究將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納入強制性認證(CCC認證)目錄管理。此外,對于電動自行車鋰電池銷售后的使用管理,也需落實到位。對于“黑作坊”的違規拼改裝、廢棄電池的非法利用、用戶私自改裝使用違規電池,需要公安、交管等部門嚴格依據標準進行查處認定,加大執法力度。
消費者如何安全使用電動自行車?一是從正規渠道購買通過有關認證的電動自行車,使用原裝電池,不要自行改裝、更換,如需維修、更換,需到正規售后服務站點。二是使用原裝充電器、正規充電柜對電池進行充電,以避免充電電壓不匹配導致過充電。三是在長時間不使用時,電池既不要處于空電狀態,也不要處于滿電狀態。四是冬季避免在極端低溫條件下對電池進行充電,夏季避免在陽光暴曬的環境中停放電動自行車或對電池進行充電。五是對于使用多年的老舊電池,尤其是已經出現鼓包、漏液、發熱的,要及時更換。
安全既是門檻,也是底線。守住安全底線,才能謀求發展。安全標準是規范產業發展的依據,也是行業監管的依據。制定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雖然至關重要,但把標準的執行真正落實到位才更為關鍵。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