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時間:2023-08-30 09:37
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圍繞制造業典型產品的關鍵技術、物料清單、重點生產企業等技術供給線,以及研發設計工具、生產制造裝備、標準、質量、管理服務、關鍵軟件等技術支撐線,構建系統化、標準化的技術體系,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打造體系化競爭新優勢,實現高水平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據介紹,按照謀劃三年、展望五年的時間表,《實施意見》中提出兩個階段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學適用、標準規范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方法,基本建立涵蓋制造業各門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的技術體系,分類分級建立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通過有效應用,技術體系在產業科技攻關、科技成果產業化、新技術推廣應用、產業基礎能力建設、產業鏈強鏈補鏈、產業集群發展、企業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效能初步顯現。
第二階段到2027年,建成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通的技術體系網絡。技術體系全面應用于產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有效指導地方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有效引導企業建立先進的研發體系和科學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為制造業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根據《實施意見》,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以下簡稱“技術體系”)按照產品生產流程或產品組成環節構建1套環環相扣的評估分析框架,圍繞產業技術供給和支撐2條主線,形成關鍵技術、物料、企業、研發設計、制造裝備、質量、標準、管理服務、關鍵軟件9張清單,依據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對比國內外差距,形成5個評估等級。同時,通過技術體系的建設和應用,有效推動產業科技攻關、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新技術推廣,促進標準、質量、關鍵軟件等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指導地方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區域產業集群發展,引導企業不斷提升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持續優化技術研發體系。
針對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主要支撐應用,《實施意見》中提出了6大方面應用:
一是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錄,做到全面準確,防止漏項和重復立項。同時,與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等有效銜接。
二是支撐科技成果產業化。確定成果清單,分類開展成果產業化工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的工作合力。加強中間試驗能力建設和產業化綜合保障服務。
三是支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精準識別長板優勢,形成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作用,用好標準、認證等工具。
四是支撐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系統梳理產業技術基礎能力,支撐標準制定、推廣和質量檢測、試驗能力、計量能力、科技成果、產業信息、知識產權等能力建設。
五是支撐區域產業發展。精準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形成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梯隊。統籌區域內產業基礎能力,實現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
六是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準確評估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狀況,優化技術研發管理體系,有效開展技術研發,加強供應鏈管理,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
為順利推進《實施意見》落地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央地協同、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智庫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強化基礎保障。加強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標準化技術機構等支撐能力,開展多層次的技術體系構建方法和應用培訓。三是注重數據安全。建立先進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按規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定期對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工作開展數據風險評估。四是推進開放合作。強化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技術體系共建共享與交流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作、創新資源優勢互補。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和市場、規則等方面軟聯通。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