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3-08-16 10:04
原標題: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
8月15日,記者從水利部獲悉,近期,水利部組織完成了2022年度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結果顯示,2022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下降到265.34萬km2,較2021年減少2.08萬km2,減幅0.78%,年際減少量和減幅均較上年度有所擴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水土流失持續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和水蝕、風蝕“雙減少”的良好態勢,水土保持率從2011年的68.88%提高到72.26%,中度及以上侵蝕占比由53.08%下降到35.28%。
此次監測顯示,從總體格局看,東、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積均有所減少,西部地區減少量大,中部和東部減幅大。西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為223.35萬km2,較2021年減少1.37萬km2,減幅0.61%。中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為28.39萬km2,較2021年減少0.43萬km2,減幅1.48%。東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為13.60萬km2,較2021年減少0.28萬km2,減幅2.03%。
從重大國家戰略區域看,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區等重大國家戰略區域水土流失狀況繼續好轉,水土流失面積年度減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區年際減幅為1.93%,是全國平均減幅的近2.5倍。長江經濟帶減幅為1.55%;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區減幅為1.03%,其中西北黃土高原減幅達1.48%。
與2011年相比,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西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分別減少了18%、14%、14%,水土流失狀況明顯改善。
從重點關注區域看,東北黑土區、西南石漠化地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面積相比2021年減幅在1.18%—1.53%之間。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國家公園水土流失面積減幅分別為0.43%和0.23%,減幅均較上一年度有所擴大。
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流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6%,水土流失面積94.75萬km2,其中,水力侵蝕面積78.30萬km2,占全國水力侵蝕面積的71.80%,風力侵蝕面積16.45萬km2,占全國風力侵蝕面積的10.53%。此次監測表明,各流域水土流失狀況均呈好轉趨勢,水土流失面積較2021年平均減幅為1.48%,較上年度擴大0.19個百分點。
此外,水利部始終把人為水土流失監管作為控制人為破壞“增量”的重中之重,通過“天上看、地面查、全覆蓋”水土流失遙感監管,及時發現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國人為水土流失發生率和侵蝕強度實現持續下降,人為擾動地塊水土流失發生率較2019年下降了26%,侵蝕強度強烈及以上占比由31.52%降至17.80%。(付麗麗)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