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 時間:2024-09-11 18:12
據德國褐煤協會(Deutscher Braunkohlen Industrie-Verein e.V.-DEBRIV)發布的統計數據,2024年1-7月份,德國煤炭產量(全為褐煤)累計為5083.6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814.0萬噸,同比下降13.8%。預計全年煤炭產量將首次跌破1億噸。
前7個月,德國西部萊茵地區(Rheinland)煤炭產量為2421.9萬噸,同比下降13.2%;東部勞齊茨地區(Lausitz)產量為2130.2萬噸,同比下降12.5%;中部地區(Mitteldeutschland)產量為531.4萬噸,同比下降21.1%。
7月份,德國煤炭產量為699.3萬噸,比上年同期的631.9萬噸增長10.7%。其中,西部萊茵地區產量323.6萬噸,同比增長14.7%;東部勃蘭登堡州勞齊茨地區產量275.3萬噸,同比下降2.4%;中部地區產量為100.4萬噸,同比增長48.4%。
近期,德國聯邦機構BNA為小型硬煤和褐煤發電廠運營商提供了在2023年之前提前退出燃煤發電廠獲得經濟補償的機會。為此,監管機構共舉行了七輪招標涵蓋關閉 10.9 吉瓦的燃煤電廠。
從2024年開始,逐步淘汰計劃要求每年發布關閉計劃,該計劃必須在命令發布后30個月生效。盡管有逐步淘汰計劃,硬煤發電機組仍在德國電力市場上難以盈利。
2024年上半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量中所占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根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352 億千瓦時,增長 9.1%,相當于國內總發電量的 61.5%(2023年上半年為 53.3%),是自 2018 年調查開始以來這一時期可再生能源的最高份額。風力發電增長尤為強勁,占三分之一,并因此成為最重要的能源。
上半年,德國共發電并入電網2200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5.3%。煤炭或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發電量下降21.8%,發電份額下降到只有 38.5%,而2023 年上半年的比例仍然較高為 46.7%。
煤炭也繼續發揮著作用。盡管煤電量下降了四分之一以上,但煤炭仍是第二大重要能源。煤炭發電量減少了 26.4%,降至 459 億千瓦時。統計人員表示:“這是自 2018 年調查開始以來每年前6個月內燃煤發電量的最低水平。”
天然氣發電量 321 億千瓦時,小幅下降 1.8%,占 14.6% 的份額,是第三大重要能源。由于德國最后三座核電站于去年4月已經關閉,因此不再有來自國內核能的電力輸入。
德國政府確定將于2038年最終全面停止使用煤電,并在此之前將分階段按計劃有序推進棄用煤電進程。為此專設的煤炭委員會建議最遲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煤電。
如果德國政府批準并執行煤炭委員會的建議,到2022年將關閉12吉瓦的燃煤機組,包括已經列入計劃內的關閉。預計到2030年,德國電力結構中剩余的煤電裝機不及2018年的一半。然而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當時德國煤電仍占總發電量的38%。
為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德國的硬煤煤礦已在2018年年底全部關閉,剩下的褐煤煤礦最遲將在2038年也要全部關閉。
與此同時,德國加快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助力實現氣候轉型目標。2004年,德國政府成立了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組織,以支持氫能產業發展。2020年,德國政府出臺首版《國家氫能戰略》,提出投資90億歐元促進氫能發展。2023年7月,德國政府更新了《國家氫能戰略》,提出到2030年成為氫能技術領先國家。
德國政府預計,到2030年德國50%—70%的氫能需要進口。因此,德國在加快推動國內氫能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加強海外氫能供應鏈合作建設,希望能可靠地進口氫能。(劉一鳴)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