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4-04-24 11:18
2023年10月,在德國施瓦岑貝克小鎮,當地居民迪爾克查看家中安裝好的中國產太陽能設備。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攝
近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歐盟電力市場改革方案。作為對近年來電價不斷上漲的回應,歐盟及各成員國希望該方案可以控制電價市場波動,穩定民生及工業用電態勢。不過,作為一個妥協版的改革方案,該方案在獲歐洲議會通過后,還需接受歐盟各成員國的審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該方案還面臨著一系列落地難點。
自2022年初以來,俄羅斯供應至歐洲的天然氣流量迅速降低,直接導致了歐洲各國電價居高不下,沖擊了歐洲民生與工業穩定。為了防止屢被“電老虎”卡脖子的窘境持續發生,歐盟決策機構開始著手研討對電力市場進行改革。一方面,歐盟希望電力“穩供應”,即確保電力的安全、可靠和高效供應;另一方面,歐盟還需要電力“廣開源”,即維持投資清潔發電的激勵措施,令電力市場適應未來歐洲能源轉型的長遠需求。
據此,歐盟委員會于2023年3月提出了具體的改革草案和政策建議,并提請各成員國廣泛研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多次強調,推行電力市場改革的關鍵是讓“可再生能源占主導地位”。在馮德萊恩的主導下,歐盟發布了《凈零工業法案》,要求歐洲電力系統在2030年“能夠在需求意外激增,或是發電量陡然下降時快速做出反應,確保電力市場供應穩定”,為此次歐洲電力市場改革奠定了法理基礎。
2023年10月17日,歐盟理事會就草案修正案達成一致,開始與歐洲議會進行談判。從修正案看,歐盟有意擺脫電力市場對化石能源的強烈依賴,著力讓電價與化石能源價格“脫鉤”。為此,一是引入競爭機制,鼓勵新的發電企業進入市場,豐富電力供應商的選擇,降低電力價格。二是鼓勵建立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化交易機制,以“綠色證書”和交易平臺等舉措,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產銷平衡。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穩定收益,改革方案還提出新投建的風電、太陽能、地熱能、水電和核電項目將必須采用雙向差價合約。三是要求加強跨國電力互聯互通,通過建設歐洲內部的跨國輸電線路、提高電力互聯互通的規模和效率等方式,提升電力的供應穩定性。四是加強歐盟能源市場價格監管,以此保護消費者利益。
雖然歐盟電力市場改革方案旨在解決天然氣價格與電價之間的聯動問題,但獲得歐盟理事會認可的最終方案仍略顯保守。該方案未直接要求電價與天然氣價格“脫鉤”,而是綜合利用了購電協議、遠期合同和雙向差價合約等工具,穩定電力市場。
作為歐盟的兩臺“軸心發動機”,法國和德國在歐盟電力市場改革方案醞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由于法國目前擁有56個核能反應堆,法國總統馬克龍力主在電力市場改革中打破既往電力供應壟斷,引入新型競爭機制,希望凸顯核電在未來歐洲電力供應中的特殊作用,將核電納入雙向差價合約,復興法國核電供應體系,助力法國能源獨立和再工業化進程。德國則一度對法國的“小算盤”表示強烈反對,擔憂這會讓法國“獨占政策紅利”,弱化德國“歐洲工業冠軍”的地位。不過,從目前歐洲議會通過的電力市場改革方案看,顯然是德國最終對上述分歧作出了妥協。此前,法德兩國官員一致公開表示,引入核電競爭有助于緩解歐洲民眾承受的電力成本壓力,從長遠看有利于歐洲競爭力的提升。
盡管歐洲議會目前已表決通過電力市場改革方案,但歐盟電力市場改革仍面臨諸多難點。首先,各成員國協調改革說易行難。歐盟成員國眾多,各國的能源政策、能源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明顯差異,這使得在歐盟范圍內實現電力市場的完全整合和協調變得尤為復雜。如何在確保各國能源安全的同時,推動電力市場的統一和競爭,是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其次,跨國電力互聯互通非一日之功。當前歐盟內部單一市場雖已成熟,但電力互聯互通受電力技術、壟斷公司、經濟發展、各國政策不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要想跨越上述障礙,最終實現電力資源在歐盟內部的優化配置,還需各成員國進一步的妥協。最后,能源安全和市場供需并非完美契合。此次歐盟電力市場的改革初衷本是為了降低電力系統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但“脫碳”也有代價,新的儲能系統和電力運輸線路等基礎設施資金缺口已然張開。根據歐盟委員會預測,到2030年,歐盟至少需要獲得5840億歐元的資金來建設新型電網,而這只是整個電力系統轉型改革所需資金的冰山一角。(陳博)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