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4 17:41
現貨市場的“荊楚實踐”
——湖北電力現貨市場運行成效解碼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李東海 趙坤
6月6日,湖北電力現貨市場結束416天連續試運行后正式“轉正”,成為國家第二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中首個實現正式運行的省級市場。湖北也成為全國第6個邁入現貨市場正式運行的省份。
自2021年納入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以來,湖北積極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化運行機制。立足“水風光三足鼎立、送受電雙向互濟”的能源格局,湖北憑借三峽外送起點、西電東送骨干通道、南北互供關鍵樞紐的區位優勢,構建起“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零售市場+綠電綠證”五位一體、“省內+省間”協同運行的電力市場體系,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荊楚實踐”。
運行端實現“三個轉變”,筑牢電力保供“安全網”
電力供應的安全穩定,是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石。湖北電力現貨市場聚焦運行端變革,實現電力生產、電網調度和新能源管理的全方位升級,為電力安全保供構筑起堅實防線。
在電力生產領域,湖北實現從“計劃”到“市場”的跨越。“以往,電廠發電計劃由調度中心統一安排。如今,68臺統調燃煤電廠、288座集中式新能源場站全部‘報量報價’參與現貨市場。”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邵立政表示,各機組依據報價高低確定開機順序,成本低、效率高的機組優先發電,徹底打破了傳統計劃模式的桎梏。2024年迎峰度夏期間,華能陽邏電廠通過優化報價策略,發電利用小時數同比提升4%,度電結算價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
電網調度邁上“智能”新臺階。湖北依托先進技術,構建起電網運行市場化調度機制,能夠依據氣溫變化、負荷波動等實時數據,精準出清并下達調度指令。國網湖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系統日均完成一百余條電網斷面96點潮流校核,自動出清3.4萬條交易結果,省內省間現貨有限銜接,實現電網運行自動化、智能化調度。
新能源管理實現從“粗放”到“精準”的轉變。為提升新能源對電力系統的適配性,湖北建立起出力預測準確率、AGC裝置投運與保障性電量比例掛鉤機制。數據顯示,湖北省新能源出力預測準確率從94%躍升至96%,AGC投運比例由10%提升至70%。“現在風機和光伏電站就像裝了‘智能大腦’,電網需要多少就能發多少。”邵立政做了形象比喻。
2024年4月以來,通過“省內市場協同+省間市場互濟”機制,湖北累計增發新能源電量25.23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80萬噸。
供給端推動“三個競爭”,按下成本降低“快進鍵”
近年來,湖北在供給端發力,通過“同源”“多源”“內外”三個維度的競爭,激發市場活力,降低用電成本,提高電力資源利用效率。
強化“同源”競爭,助力煤電提質增效。湖北將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全面推向市場,建立煤電現貨價格與煤價、供需比聯動機制。“今年1-5月,全省煤電市場化結算均價同比下降4分/千瓦時,降低用戶購電成本12億元。”湖北省能源局電力調度處相關人員表示。價格信號倒逼煤電企業提升效率,全省所有煤電機組完成深度調峰改造,新增調峰能力682萬千瓦。華能陽邏電廠通過設備改造,機組平均深調能力較市場平均水平高出5%,在2024年迎峰度夏期間多增加新能源消納空間約2.3億千瓦時。
推進“多源”競爭,加速“綠電”融入市場。湖北推動集中式新能源全面入市與火電同臺競價,設計新能源“三段式”結算機制(中長期+現貨+保障掛鉤),使新能源結算均穩中有降。這不僅反映了綠電成本,更釋放改革紅利。2024年湖北新能源新增裝機1138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達4665萬千瓦,新能源首次超越火電成為第一大電源。
鼓勵“內外”競爭,實現“外電”高效增購。湖北憑借電網樞紐優勢,深度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湖北電網通過6直22交與四大區八省市互聯,相當于建設了一個“全國電力超市”,外省的電可以直接送入湖北,湖北的電也可以送到全國,這種模式讓湖北發電企業、用戶均獲得收益。
消費端落實“三個引導”,跑出綠色轉型“加速度”
湖北電力現貨市場充分發揮價格信號的導向作用,從網源協調、煤電調節、用戶生產三個方面精準發力,推動能源消費向綠色低碳轉型。
引導網源協調發展。湖北建立現貨節點價格機制,通過價格差異反映區域電力供需狀況。在供需緊張區域,價格信號引導企業加大電源和電網投資。“這有助于實現電力資源優化布局,提升系統整體效率。”湖北省能源局電力調度處相關人員表示。
引導煤電主動調節。在現貨市場價格信號的指引下,燃煤機組“低谷深調、高峰保供”。2024年,全省煤電機組頂峰和深調能力分別增加約60萬千瓦和50萬千瓦,為新能源消納騰出空間。
引導用戶科學生產。電力用戶依據每15分鐘更新一次的價格曲線,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武漢某工業園區通過虛擬電廠聚合200余戶企業,在電價高峰減少用電15%,低谷增加20%,年節省電費超500萬元。“‘按價用電’模式既降本又促消納,現貨運行以來,湖北省午間光伏大發時段用電負荷增加200萬千瓦,年增新能源消納10億千瓦時。”邵立政說。
值得關注的是,湖北虛擬電廠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省推動25家單體容量小、布局分散的發用兩側靈活性資源以虛擬電廠形式廣泛接入系統,接入可調用戶數量2248家,總容量2057.68萬千瓦,累計驗證雙向調節能力253.69萬千瓦,在省間填谷市場累計啟動7次,調節電量361.37萬千瓦時。
“虛擬電廠就像電力系統的‘智能管家’,讓分散資源聚沙成塔。下一步,湖北將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完善五位一體市場體系,更好發揮保供穩價作用。”湖北省能源局電力調度處相關人員表示,通過推動更多中小用戶、新型儲能、負荷聚集商入市,預計2025年底湖北電力市場主體數量有望突破1萬家。
當金上-湖北特高壓線路的電流穿越唐古拉山抵達江城,當三峽庫區的水光互補電站根據電價信號調整出力,荊楚大地的每一度電都見證著改革的每一步探索。在“雙碳”目標與中部崛起的歷史交匯點上,湖北電網這座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電力立交橋”,正以“荊楚實踐”之擔當,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書寫著市場化改革的鮮活注腳。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