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09 11:43
國網北京電力:牢記囑托 “電”亮首都發展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周倜然 通訊員 王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1次考察北京,把脈定向、擘畫藍圖、心系民生,深刻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北京步入了大調整、大提升、大協同的發展新階段。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北京電力)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建設要求,全力保障首都能源電力穩定安全供應,積極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將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首都電力的生動實踐,以電力之光為京華大地賦能增色。
建設智能綠色首都電網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首站選擇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他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國網北京電力秉持“寧可電等發展、不要發展等電”的發展思路,加快電網建設速度。十年來,首都電網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達618座、變電容量增長61%,線路長度增長62%,500千伏外受電通道由原有的10條20回增加至13條28回,配電自動化實用化水平全國領先,電網安全韌性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規劃建成擴建5座500千伏變電站,新建30座220千伏變電站,形成‘一環—九區—六深入’的主干電網網架結構,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靈活先進、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智能配電網,全面提高首都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國網北京電力發展策劃部主網規劃處處長王世勇介紹。
首都大事多、要事多、重點保障客戶多,首都電力人圓滿完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活動保電,每年保障全國兩會、服貿會等重點任務,年均保電超200項、320天,這是首都電力人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
2022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早在2017年籌備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就考察多個冬奧比賽場館,并強調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要將綠色辦奧理念貫穿籌備工作全過程,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
“通過積極開展省間綠電交易,我們高標準完成8次冬奧綠電交易,累計交易綠電5.8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46.7萬噸,實現了奧運史上首次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首都電力交易中心交易處處長王興存介紹。
2020年7月16日,冬奧會延慶賽區配套主網工程完美收官。三年精心籌備、三年砥礪奮進,延慶地區總體建設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張了延慶電網,實現了500千伏雙電源支撐,220千伏雙環網結構,一張堅強可靠的綠色電網助力冬奧電力保障萬無一失,“雙奧”之城光耀世界。
高點定位賦能區域發展
地處京津冀核心腹地,一只“金鳳凰”正展翅欲飛——大興國際機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三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興機場考察工地建設情況,強調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每個工程都要實行最嚴格的施工管理,確保高標準、高質量。
“我們配套建設了1座500千伏雙樞紐電源、2座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在機場內構建25個配網雙環網,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99%的國際領先水平。”國網北京大興供電公司發展部主任石世鋒介紹。
部署首套“國際機場智慧能源服務系統”,實現客戶需求智能感知、服務保障智能指揮;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建設,建設29處光伏電站、1200臺充電樁;采用機場電力服務保障新模式,國內首次將供電服務延伸至機場末端……國網北京電力始終將護航新國門作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
讓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為這座千年古都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是總書記擘畫的發展藍圖。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運河森林公園,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全貌。他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要高度重視綠化、美化,增強吸引力。
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國網北京電力以平均建設周期一半的時間,全速完成配套3座110千伏變電站、16座開關站、42座配電室的建設任務,為城市副中心首批35個市級機關、1.5萬人順利遷入提供堅強可靠的電力支持。在行政辦公區內,創新采用了自主研發的10千伏“雙花瓣”配網絡,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9%,目前已經平穩運行了2000余天,真正交出了“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優異答卷。
隨著城市副中心的飛速發展,2023年城市副中心全社會用電量較2016年增長了33.4%,電力最大負荷較2016年增長了78.1%。“一南一北”兩座500千伏變電站迅速布局,220千伏三個供電分區雙環網帶聯絡結構持續完善,源源不斷的電能流入城市副中心。預計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將新建“1+13+62”座變電站,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約2000萬千伏安,確保電網供電能力大幅提升,供電可靠性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立足當下,電網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面向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則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設之初,國網北京通州供電公司就計劃通過引入綠電、高效用能、碳排管理等方式,助力園區打造北京綠色建筑新典范。如今,雙環網合環運行的4座10千伏開關站正為13座配電室提供高可靠性供電保障,樓宇CPS、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系統平臺正在接入。未來,這里將打破電、氣、熱等能源壁壘,實現區域綜合能源多能優化互補及一體化運行。
“除了城市綠心組團示范項目之外,國網北京電力還在城市副中心打造了26項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建設,助力綠色成為副中心的鮮明底色。”國網北京電力新型電力系統辦公室主任林濤說。
安全低碳的用能新時代
北京市東城區前門街道草廠社區,是天安門廣場附近,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胡同群之一。朱茂錦是這里土生土長的老住戶,76歲的他回憶過去:“那時候,胡同里到處亂搭亂建、垃圾成堆,一到飯點各家做啥都能聞到,胡同里電線也密密麻麻跟蜘蛛網似的,不好看更不安全。”
自2017年起,草廠胡同改造工作全面展開。天際線亮出來了,10.7公里電力架空線、371基電桿全部入地。全電改造完成了,700余戶進行了“電采暖”改造、1000余戶進行了“電廚房”改造。社區新增變壓器26臺、容量1.6萬千伏安,成為北京首個全電能替代示范區。
2019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草廠社區,一句“讓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過上現代生活”溫暖了草廠街坊的心。如今的草廠胡同,綠色低碳、智慧堅強成為電網建設新的追求目標——建設綜合能源工作站,構建供電服務智慧大腦,實現電網運行狀態全息感知,老胡同的居民邁入“用能新時代”。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北京歷史文化保護作出重要指示,要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為配合申遺保護三年行動,我們在中軸線附近累計拆除電桿556基、新敷設電纜58公里,更好保護老城的同時也促進民生環境的改善。”國網北京城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周云浩介紹。
去年夏天,一場1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襲北京。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指示批示,要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抓緊修復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國網北京電力4620人搶修隊伍、109輛發電車,迅速集合、奔赴前線,僅用14天,實現了全部有人居住村、戶市電供應。“經過晝夜奮戰,8月11日恢復了全村的居民用電。”國網北京門頭溝供電公司妙峰山供電所付佳說。
2023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進行考察,對災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國網北京電力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實施防汛三年提升工程,通過優化遷移配電線路路徑、選用強化桿塔、新建備用線路等方式,全面提升電網防洪抗災能力和安全韌性。
京畿大地,宏圖徐展,京華大地的每一處變化,都凝結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殷教誨。國網北京電力將始終沿著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堅決扛牢電力保供責任,全力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首都電力發展嶄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