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19 10:46
水電也有超市了
——國家能源集團探尋水電數智化發展新范式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莫非 通訊員 周玉然 蘆明生 陳舒睿 劉賢珺
當傳統水電遇上智慧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在四川成都正式發布“云上水電”平臺。這一平臺將探索構建“低成本、大范圍、高成效”的水電一體化專業數據服務新范式,為水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力。
近年來,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深入推進,水電產業迎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新機遇、新挑戰。國家能源集團緊跟國家數字化發展步伐,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聚焦水電應用場景,“云上水電”應運而生。
探索:智慧水電見雛形
大渡河流域,在我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中位居第五,干流規劃28個梯級電站,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以下簡稱“大渡河公司”)負責干流17個梯級電站的開發,已投產裝機超過1100萬千瓦。
流域地處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水文情勢復雜多變,區域內有成昆鐵路、下游河心洲等多個重點防汛對象,同時受來水、風光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負荷變化大、調節頻繁,隨機性很強。
肩負著發電保供助力經濟發展、防汛抗洪守衛人民安康的重任,大渡河公司從成立伊始就把智能信息作為提升履職履責能力的重要抓手。
2014年,大渡河公司在業界首次系統提出智慧企業建設思路和理論體系,并在大渡河流域進行探索與實踐,助力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智慧企業建設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入傳統業務板塊。
通過先進技術的精準應用,大渡河公司在安全生產智能化管控水平領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周預報精度達92.3%,高于行業先進水平;建成覆蓋電力生產全過程的大型流域梯級電站預報調控一體化平臺;建立設備在線狀態檢測平臺,全面掌握7000余種機電設備和金屬結構流式數據;在流域上下布置1.9萬個自動化監測點,多年來成功預報并治理了流域重特大地質災害危險點10處,3次有效預警流域沿線滑坡體大規模垮塌,避免了3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了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群連續安全生產天數超過6000天……
隨著智慧企業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幕幕高效便捷的管理場景演繹在大渡河公司各個崗位。
總部管理者無論在任何場所、任何時間,都可以實時瀏覽下轄水電站的生產概況;水電站運行人員可通過平臺查詢預測的暴雨中心、洪水量級,實時跟進洪峰洪量情況,提高經濟運行及防洪水平。
在大渡河公司多年智慧企業建設成果基礎上,國家能源集團數智科技公司聚焦水電應用場景,自主研發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采用國資智能云“祝融云”先進的平臺架構,在氣象水情、庫壩安全、設備管理等方面形成水電特色的“云化服務”,創新實現水電一體化專業數據服務新范式,融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將水電知識、模型、成果固化到平臺上。
試煉:創新模式經考驗
“云上水電”誕生的背后,是國家能源集團多年來在水電數智化建設方面的不懈探索與追求。
2023年9月,國家能源集團提出,“要通過‘云上水電’加快將大渡河公司等先進水電企業的智能化經驗應用到集團其他水電企業”。隨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臺,為“云上水電”在集團系統內推廣按下“加速鍵”。
“‘云上水電’通過‘云化服務’的方式大幅降低水電數字化轉型投入,有效解決了水電建設安全、高效、經濟不可能三角問題。”“云上水電”建設主體,數智科技大數據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賀玉彬表示。
2023年,“云上水電”共完成17座電站接入工作。截至2024年5月30日,“云上水電”新增接入電站50座,國家能源集團電站整體接入完成率達44%,新增裝機容量1959.62兆瓦;接入實時數據測點12萬個,日數據增量超2億條,使用核心數據超300萬條。
通過接入平臺,首批試點水電站數字化轉型建設整體投資較常規方式節約2/3,日水情預報精度提升5%,設備等效可用系數提升5%,水能利用率提升3%,有效提升了中小水電企業精細化管控水平。
2023年5月,同處大渡河流域的龍頭石水電站引入云上水電平臺。之后一年來發生的變化,令電站干部員工倍感振奮,書寫了同一流域、不同業主合作新典范。
“長期以來,龍頭石電站主要靠觀察上游大崗山電站出庫變化而開展調度,工作比較被動。接入‘云上水電’平臺后,通過數值天氣預報、隱私數據共享,有效提高了電站洪水應對能力和經濟運行水平”,龍頭石電站總經理助理涂忠林高興地說。
共享:打造云端“沃爾瑪”
我國擁有4.5萬條日夜奔流的江河,是世界上河流最多、水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但絕大多數水電站都是裝機規模在30萬千瓦以下的中小水電站,這樣的水電站在我國已超過4.4萬座。
這些水電站往往地處偏遠、建設年代早,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對它們來說似乎“可望而不可及”。“云上水電”的誕生,一定程度上為這些中小水電鋪設了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云上水電’帶來的絕不只是匯聚數據。它是數據驅動水電生產運行的新模態,是水電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新范式。”“云上水電”建設項目負責人,數智科技大數據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羅瑋表示。
“云上水電”集成了一系列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易于上手的研發工具。用戶可以通過物聯網平臺,安全高效地采集和傳輸水電各類實時數據;可以通過水電數據治理平臺,快速形成水電數據資產目錄;還可以利用水電數據中臺強大的湖倉一體和存算分離能力,進行實時數倉加工,實現生產運營指標秒級計算。
琳瑯滿目的智能化服務技術、裝備和系統,就像架設在云端的“沃爾瑪”,每個水電站都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這個平臺上選購適合自己的“商品”。“下一步,國家能源集團還將遷移‘云上水電’至行業云,為水電行業賦能服務。”國家能源集團科信部數據資源處經理閆計棟說。
“云上水電”可提供定制化的數據分析等76項數據服務,幫助客戶全面提升水電運營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通過‘云上水電’實施,我們全面摸清了大廣壩、紅嶺水電站的‘數據家底’,首次實現了全量數據實時采集、匯聚,為我們開展設備健康分析和故障預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國能海南公司海控新能源副總經理熊榮說。
不僅可以服務中小水電,“云上水電”同樣可以服務大水電企業。通過先進的平臺架構,敏捷響應客戶需求,降低系統運維成本。“我們還將上架智慧工程管理、檢修作業標準化等4個SaaS服務應用,逐步把云上水電打造成水電行業的‘工業應用商店’。”“云上水電”建設項目總監、數智科技大數據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陶春華表示。
“云上水電”既有著水的包容,又有著云的智慧。這也正是工業互聯網賦能的最大特點與魅力。作為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的首款服務水電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云上水電”為水電行業賦能而生,也必將伴隨著中國水電引領世界水電的步伐而成長。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