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電e家 時間:2024-02-06 15:02
2月5日,117名檢修人員經過連續10個晝夜的奮戰,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首次全面檢修順利收官。
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橫跨寧波、舟山兩地,線路全長51.1公里,其中海底電纜17公里,架空線路34.1公里,是我國建設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跨海電網工程。自2019年工程投運以來,累計輸電超過260億千瓦時,占同期舟山市全社會用電總量的50%,有力支撐了首個國家級群島新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海纜檢修為核心技術積累經驗
此次檢修的主角是500千伏海底電纜。這條寧波鎮海至舟山大鵬島的海底電纜,是世界首條國產500千伏交聯聚乙烯絕緣海底電纜,也是世界同類海底電纜中耐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交聯聚乙烯海纜,檢修尚無經驗可循,施工難度不容小覷。
“體檢”的一項重要指標為海纜終端絕緣子的油樣檢測。在海纜終端內部,絕緣油起到良好的絕緣、密封和熱穩定作用。為檢驗海纜終端的絕緣性能,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在國內首次開展500千伏海底電纜終端油樣檢測試驗。
絕緣油檢測需要“外科手術室”般的精細條件,施工人員利用吊車搭建了高13米、寬4米的潔凈房,并從頭到腳包裹潔凈服,以實現油樣提取在無塵、無菌、低濕度的環境下進行,保障絕緣油檢測精準性和有效性。
工作人員正在潔凈室內抽取絕緣子絕緣油丨張道歷攝
抽取油樣以后,通常是將樣品轉送至專業檢驗機構進行檢測,此次為搶抓檢修工期,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將油化試驗室搬至工程現場,在海纜終端站外的集裝箱內對樣本進行檢測,2小時內獲得了檢驗報告——油樣合格。
絕緣子油樣檢測丨張道歷攝
本次海纜檢修另一難點在于檢修人員需在1.5米深的作業井內,完成國內首次500千伏海纜錨固檢修。
海纜錨固裝置是固定海纜的關鍵部件,為檢驗海纜終端頭是否存在發熱、擊穿等不良狀態,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同步在鎮海、大鵬島兩側的海纜登陸點開展錨固裝置更換,通過更換錨固裝置型式,提高海纜錨固通流能力,從根源消除錨固裝置發熱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填補500千伏海纜錨固鎧裝修復的技術空白。
500千伏海底電纜錨固裝置更換丨張道歷攝
300米高空為能源大動脈體檢
除了海纜,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的架空線路也在本次檢修范圍。
在架空大跨越線路檢修中,檢修人員從舟山金塘島一側登上西堠門380米輸電鐵塔,進行2656米的跨海走線,開展包含架空線路檢查、引流線間隔棒防松治理等工作。
與地面作業相比,高空作業最大的難度就是需要應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
由于舟山海域環境氣候復雜多變,這里常年氣溫低、風力大,檢修當天的氣溫大概在0到2℃之間,風力達到5級,疊加上風寒效應,體感溫度更冷。同時,2656米長的導線上共有47根間隔棒,每隔55米,檢修人員就需要停下腳步,仔細檢查間隔棒的配件是否松動。由于上下兩根導線的距離只有35厘米左右,檢修人員全程只能貓著腰行進,一趟需要花費2個多小時,對體能是極大的考驗。
作業人員在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海上大跨越段進行檢修
高空檢修作業往往被稱為在高空上“走鋼絲”,直徑僅為25毫米,差不多一個半拇指粗細,在這個直徑的導線上行走,身下就是繁忙的航道,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極強的心理素質。
別看環境艱苦,活難干,線上作業的三人小組,都是95后,他們已經是舟山電力高空檢修隊里的第三代檢修人員,從師父們手中接過接力棒,守護著輸電線路的安全。
檢修過程中,還有“海陸空”智能化裝備齊上陣,助力“電力醫生”開展全科體檢。在海纜終端站,智能化在線監測機器人正在軌道上巡視洛遠線運行狀態,確保洛威線檢修期間洛遠線可靠供電。在金塘島380米輸電高塔腳下,無人機機巢自動打開,無人機升空開啟對500千伏輸電線路自主巡檢模式。
終端站內門架上的瓷質絕緣子測試丨張道歷攝
隨著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第二通道線路完成檢查、修復和記錄,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這條海上“大動脈”已順利復役,安全等級進一步得到提升,將繼續為舟山群島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全力以赴保障群島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富雨晴 馬勛 種開)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