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碭山縣發改委員會 時間:2024-12-12 15:17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發改能源〔2023〕1721號)有關要求,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在電化學儲能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雙向互動體系,鞏固和擴大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等5單位印發了《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現將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政策背景
新能源汽車可通過有序充電、車網互動(V2G)等方式與電力系統形成互動。新能源汽車通過有序充電可與發電側新能源發電形成耦合,在提高新能源上網電量的同時,降低車輛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強度。通過車網雙向互動(V2G),新能源汽車還可作為分布式儲能存儲可再生能源電能,實現電能時間和空間的轉移,從而實現更大范圍的消納替代。
在能源領域,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以智能電網、能源微網、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技術為支撐,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網絡,增強用戶參與能源供應和平衡調節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同年印發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城市、景區、高速公路等區域因地制宜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放電站等基礎設施,提供新能源汽車充放電、換電等業務,實現新能源汽車與新能源的協同優化運行。2018年印發的《關于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指導意見》明確探索利用新能源汽車儲能作用,提高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和協同控制能力,并同步構建充電智能服務平臺。
在汽車領域,國務院于2020年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文件提出鼓勵地方開展V2G示范應用,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綜合運用峰谷電價、新能源汽車充電優惠政策,提高電網調峰調頻、安全應急等響應能力。具體機制方面,國家發改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已明確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提供儲能服務并通過峰谷價差獲得收益。
但從各地車網互動的試點來看,由于牽動的產業鏈長、相關方多、影響面廣,車網充分協同仍面臨一系列硬件設施和體制機制障礙,亟需打通從技術標準到保障措施的多重堵點。
一是車網互動設施標準尚未統一。大量分散的新能源汽車資源參與輔助服務需要針對電力調控的計量制度加以完善,車—樁—網之間通訊技術問題影響了新能源汽車參與市場交易的實時計量與結算。
二是充放電價格機制尚未健全。充電方面,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價格難以適應當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以及未來海量新能源汽車可調資源的環境。放電方面,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場站對電網放電的價格機制還需完善,無法有效引導用戶的合理放電。
三是電力市場建設仍需完善。新能源汽車參與電網互動需經過負荷集成商、虛擬電廠、調度中心、交易中心等多個環節,實施周期長,流程復雜,車網互動商業模式開發不足,新能源汽車還無法深度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和現貨市場。
四是市場認知仍有不足。新能源汽車車主存在車網互動對電池壽命和續航影響的顧慮,亟需開展市場宣傳與引導,引導車企在原有電池質保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對V2G循環的質保服務。
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試點示范,健全標準體系,加強政策扶持,培育車網融合互動新型產業生態,積極推進配套政策、電價與市場機制建設,支持車網互動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落地。
二、主要內容
《通知》共六個方面,其中:
一是車網融合綜合示范推廣行動。推進示范城市建設。創建車網互動國家級示范城市,建設3個以上國家級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創建3—5個省級示范城市,建設5個以上省級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打造若干個省級示范縣區。推進居住小區智能有序充電試點示范。開展智能有序充電示范社區建設,打造社區智能有序充電項目。加大對居住區管理單位的指導和監督,建立“一站式”協調推動和投訴解決機制。推進公共領域智能有序充電試點示范。支持具備條件的專用場站單位充電設施升級改造,支持中安能源(安徽)有限公司等第三方負荷聚合商,建設公共領域智能有序充電試點。推進雙向充放電試點示范。打造新能源汽車與園區、樓宇建筑、家庭住宅等場景高效融合的V2B雙向充放電試點示范。有序推進公共領域V2G、S2G等技術示范應用,打造集車網互動、綜合能源聚合、交通與能源智能調控等于一體的融合示范項目。
二是配套電價和市場機制完善行動。優化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探索建立居民充電獨立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示范項目雙方協商確定放電結算方式,激發充換電設施靈活調節能力。深挖需求響應調節潛力。拓寬需求響應主體范圍,培育負荷聚合商,提高車網互動資源參與需求響應的頻次和規模。引導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用戶側儲能等靈活資源參與實時需求響應。探索參與電力市場機制。鼓勵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等作為靈活可調節資源,通過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形式參與市場交易,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V2G聚合示范項目參照獨立儲能電站參與電力現貨市場。
建立車網互動交易機制。鼓勵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車網互動資源參與電力交易,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場站對電網放電的價格機制,探索制定電網企業或聚合商代開發票機制。探索車網互動場景下現貨市場、綠證交易、碳資產管理、碳交易實施路徑。
三是充換電設施互動水平提升行動。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應用。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鼓勵整車企業、經銷商隨車配送具備有序充電能力的充電樁,鼓勵新建充電樁統一采用智能有序充電樁。有序推動存量充電樁智能化改造,推廣雙向充電樁應用。健全智能有序充電管理體系。加快推進智能有序充電示范小區建設,引導居民參與智能有序充電,緩解居住社區電網供電瓶頸。探索建立居住小區智能有序充電管理體系,加快規范社區有序充電發起條件、響應要求和結算方式。引導開展充電設施“統建統服”。鼓勵居住社區委托充換電運營商,開展居住社區充電設施“統建統服”,統一提供充電設施建設、運營與維護等有償服務,提高社區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水平。
四是車網互動技術攻關行動。搭建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平臺。鼓勵車網互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安徽省開放型生態實驗室作用,開展車網互動與交能融合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與核心裝備研發,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成果,推動車網互動技術在省內的規模化應用。推進車網互動關鍵技術研發。加強高可靠、高靈活、低能耗、綠色低碳的車網互動系統架構設計,研制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高效率的雙向充放電設備,研發光儲充換一體化、直流母線柔性互濟等電網友好型充換電場站關鍵技術,研究海量分布式車網互動資源精準預測和聚合調控技術。推動動力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加大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高頻充放電電池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開展固態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高安全、高可靠、長循環、低成本儲能產品開發和規模化應用。
五是車網互動標準體系建設行動。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鼓勵安徽省企業積極參與車網互動領域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支持企業積極參與車網互動領域的國際標準化活動,提升國際標準的話語權。加快智能有序充電地方標準制定。優先完成智能有序充電場景下的關鍵技術標準制修訂。加快充放電設備、平臺等相關檢驗標準制修訂,推動在車輛生產準入以及充電樁生產、報裝、驗收等環節落實智能有序充電標準要求。推進雙向充放電地方標準制定。聚焦雙向充放電場景下的車樁通信、并網運行雙向計量等關鍵技術,指導整車企業、充換電運營商、設備生產商、電力企業等單位加強協同,加快地方標準制修訂。
六是支撐保障能力提升行動。統籌電力設施建設。在電網規劃建設中統籌考慮充換電設施接入與車網互動應用場景,將車網互動納入電力需求側管理與電力市場建設統籌推進,落實配套并網、計量、保護控制和信息交互要求與技術規范,探索關口表后的充換電設施獨立計量方案。提高接入管理水平。支持電網企業完善電網新型負荷管理和電力調控平臺功能,開展車網互動管理,逐步覆蓋至低壓配電網及關口表后的各類充換電設施資源。強化電池質量保障。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鼓勵整車將累計充放電量納入電池質保范圍。明確車企質保期內電池損壞的維修和補償監督機制。
三、創新亮點
一是明確試點推進。支持合肥市、蕪湖市創建車網互動國家級示范城市,實現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城市電網三方高效互動,打造智慧充換電示范區,建設3個以上國家級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創建3—5個省級示范城市,建設5個以上省級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打造若干個省級示范縣區,以試點建設全面推進安徽省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各項工作。
二是完善互動標準。優先完成智能有序充電場景下的交互接口通訊協議、功率調節、預約充電和車輛喚醒等關鍵技術標準制修訂。聚焦雙向充放電場景下的車樁通信、并網運行雙向計量、充放電安全防護、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指導整車企業、充換電運營商、設備生產商、電力企業等單位加強協同,加快地方標準制修訂。鼓勵安徽省企業積極參與車網互動領域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
三是健全市場機制。探索建立居民充電獨立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示范項目雙方協商確定放電結算方式。培育負荷聚合商,提高車網互動資源參與需求響應的頻次和規模。對于V2G聚合示范項目,參照獨立儲能電站參與市場方式,將V2G聚合作為“等效儲能”參與電力現貨市場。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場站對電網放電的價格機制。參照分布式光伏上網等政策,電網企業提供車網互動示范項目的清分結算服務,探索制定電網企業或聚合商代開發票機制。
四是明確實施路徑。申報“示范城市”城市按照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機制,制定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建立工作調度、評估和考核機制,保障“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