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4-06-19 13:48
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氧化亞氮分解消除裝置。(企業供圖)
6月18日,記者從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獲悉,今年一季度,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交碳排放權331萬噸,金額1.34億元,交易規模創下重慶碳市場季度新高,同時也在全國8個試點碳市場中位居第一。
在全球邁向零碳排放的浪潮中,碳交易市場正成為推動企業減排、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一。5月1日,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生效實施,全國碳市場迎來新的時代。
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碳市場,今日,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滿10年。截至今年5月末,重慶碳市場納管排放企業已達334家,占全市總量的87%,覆蓋全部7種國家規定管控的溫室氣體,是試點碳市場中唯一管控7種主要溫室氣體的省市。全市場交易主體達1126戶,累計成交碳排放指標5102萬噸、12億元。碳市場價格由2018年的4元/噸逐年增長至2024年的40元/噸。碳排放權年度履約率由63%提高至99%以上。推動實施碳減排項目超80余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100萬噸,市場機制對碳減排工作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
最近10年,中國地方碳交易試點從籌建逐漸邁向成熟。2011—2014年,全國先后建立8個試點碳市場。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全國和地方兩個市場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局面逐步形成。
10年來,重慶碳市場從起步到起飛,交易品種從碳配額拓展到“碳惠通”自愿減排量,年度交易量從2014年的不足20萬噸,增長到2023年的754萬噸,年度交易額達2.23億元。(佘振芳)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