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4-05-17 16:44
國新辦5月16日舉行第19場“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用多組數據介紹了如今安徽的創新實力:目前,安徽建成、在建和預研的大科學裝置有13個,全球10%的顯示面板、全國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組件、15%的家電、10%的汽車在安徽生產。
“10年來,安徽的規上工業營收從3.3萬億元增加到5.1萬億元,已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大省。”對于發展的原因,王清憲提到安徽近年來錨定的“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他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的疊加,新發展格局的加快推進,把安徽推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風口”。
創新是安徽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詞。王清憲結合“三地一區”的首要任務說,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創新要素,激發科學家和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力。“我們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就是為了這個目標。通過一系列改革,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與企業協同創新,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貫通的創新生態。”王清憲以科大硅谷為例說,今后這里會涌現出很多的創新單元,“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一棟樓就是一個新興產業的搖籃”。
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費高云也表示,安徽全省域加入長三角,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未來,安徽將強化創新協同、深化產業合作、促進開放共享,在上海龍頭帶領下,攜手蘇浙共同走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路。
在強化創新協同方面,費高云表示,安徽將推進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共建共享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集群,組建跨區域的創新聯合體,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促進開放共享方面,安徽將深入對接滬蘇浙,特別是上海的創新資源,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復制推廣滬蘇浙自貿試驗區成功的改革創新經驗,提升安徽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能級,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