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04-03 15:58
3月24日至4月2日,四川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直流工程(簡稱“賓金直流工程”)全線停役。這座投運十年的“西電入浙”工程迎來年度集中檢修。在浙江,800余名檢修人員置身春山間,全面守護巴蜀水電下江南。
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員工對±800千伏線路開展上揚壓接管檢查。吳佳宜攝
藏身茶海的超級“快遞站”
3月,在金華武義縣壺山街道與王宅鎮交界處,連綿起伏的茶山浸漫在云霧繚繞的空氣里,青山滴翠,清香氤氳。茶山中佇立著科技感十足的金華換流站,是賓金直流工程的受端換流站,負責將遠道而來的清潔水電從直流轉為交流,送達浙江千家萬戶。
超20萬平方米的站區,交直流設備上萬套,僅核心設備換流閥就有成千上萬個晶閘管、元器件和數千根光纖。站前,全國各地的車輛排到了村口,來自國內32個單位的700余名檢修人員身著各色馬甲,穿行其間。
年度檢修成為這座山村每年最熱鬧的時節之一,而今年規模最大。站內24臺閥冷外冷卻塔、21臺核心業務服務器及2臺調相機的遠程監控系統迎來投運后的首次更新升級。
換流站廣場上,檢修人員首次采用離線“預制”方式,提前將新設備在站內備用變壓器上進行調試和試驗,縮短新設備的投運時間,進一步提高檢修效率。
在閥廳內,金華換流站檢修二班檢修人員魏澤文取下安全帽,小心翼翼地在換流閥塔內俯身穿梭。他將X光檢測出的需開展除垢的均壓電極鉑針取下清洗后,再次插回,用扳手旋緊,確保緊固力矩在標準范圍內。
“往年我們需要手動將均壓電極一個個拆出來檢查,反復插拔電極還容易造成密封圈受損,導致閥塔漏水。”魏澤文說。本次年度檢修試點利用X射線檢測技術開展換流閥均壓電極檢查,后續全面應用該技術預計可減少80%均壓電極相關工作量。
十次年度檢修,每年類似的小變化,實現了該工程能量可用率由95.4%到98.2%的提升。
數百座“春山”之路
從金沙江發出的交流電,在四川宜賓雙龍換流站“化身”直流電,踏上賓金特高壓“電力高速公路”,一路馳騁向東。整條賓金線近1680千米,其中浙江段從衢州綿延至金華,共142千米。架設的257基鐵塔中,大多位于海拔4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
這幾日,兩地高山的線路上多出數道身影,在百米高空“走鋼絲”。檢修隊員每人背著十幾斤重的安全工器具穿越泥濘的山路,熟練地徒手登頂與地面近乎垂直的高塔,走在搖晃不定的導線上對各金具進行走線檢查。
“線路常年經受風吹日曬,螺栓銹蝕、銷子缺失、連扳松動等都是常見的自然受損,要定期檢查,才能保證線路安全穩定運行。”浙江送變電公司檢修二隊隊長葉旗華說。
今年是葉旗華從事檢修工作的第三十個年頭。“賓金直流十次檢修,我年年都來,257基鐵塔幾乎都上去過。”對他來說,高山、鐵塔和家人一樣熟悉。
“我們所看到的風景是在地面上的人無法領略的。”檢修隊員們感嘆。從高空俯瞰,青山蒼翠,連綿不絕,與高塔相映成趣。“安吉的竹林、武義的茶山、麗水都榕線的風景,印象都很深。”與山為伴的他們,對浙江的山河如數家珍。
“西電入浙”帶來了什么?
十年前,賓金直流工程投運,作為首條落點浙江的“西電東送”大動脈,開啟了浙江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時代。繼賓金之后,靈紹、白浙直流工程相繼投運。
十年間,“西電入浙”輸電容量由800萬千瓦增至2400萬千瓦,年輸電量由315億千瓦時增至908億千瓦時,在社會用電量占比由10.1%提升至14.66%。2023年,三大“西電入浙”直流工程迎峰度夏最大輸送功率占浙江社會用電最高負荷達19.5%。
目前,浙江正在加快構建“一環四直”大受端高承載骨干網架,甘浙直流力爭今年5月核準,特高壓交流環網力爭9月完成可研。隨著跨省跨區互濟能力被持續挖潛,檢修愈加精益高效,越來越多安全、綠色、可靠的電能將從遠方跨越山海奔涌而來。(鮑夢妮 張悅 吳米佳 方崢)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