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2024-11-22 14:14
原標題:“追風而來” 風機制造鏈上企業向深遠海進軍
隨著風力發電由陸上向海上、由近海向深遠海進軍,風電裝備產業鏈迎來全新發展機遇。位于江蘇鹽城的風機制造基地,這里的海上風電整機產能約占全國四成以上,從整機到葉片再到海纜,記者實地探訪了這些“追風而來”的鏈上企業。
在鹽城風機制造基地,兩層小樓高的風電主機格外矚目。一架完整風機,由主機和葉片、塔筒、線纜等主要部件組成。今年這里下線的16-18兆瓦的海上大兆瓦機組,每年可以發7000多萬度清潔電能。
風電主機廠商 張文龍:風力發電機主機里面有主軸系統、儲存箱系統、發電機、變頻器、變壓器,核心大部件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
風電主機的功率越大,與之匹配的風機葉片也就越長。18兆瓦風機的葉片長度達到了126米,一支葉片的重量可達30-40噸。
風機葉片廠商 李建強:隨著葉片的長度越長,它的變形量會越來越大,我們采用了碳纖維拉擠板灌注梁的工藝,解決了葉片剛度和重量之間的矛盾問題。
海上風場使用的海底電纜,制造難度遠高于普通的電纜,被譽為電纜中的"金字塔塔尖"。在另一家海纜生產企業,正在生產的單根海纜最長近40公里,僅這一根海纜重量就超過了3000噸。
記者發現,從風電主機到葉片再到海纜,還有塔筒、主機內的齒輪箱和發電機等所有的風機裝備、材料及零部件,在這里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 郝英杰:我國沿海的一些主要省份,如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產業鏈上中下游各企業集聚在一起,加強了信息資源共享,促進了產業合作,推動我國海上風電裝備國產化制造能力的持續提升,產業不斷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