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報告

油氣月度研報 |“一帶一路”10周年油氣合作成績單來了!

來源: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時間:2023-09-22 09:37

國內外油氣行業形勢分析

(2023年9月)

楊永明

(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一、焦點月評

  細數“一帶一路”10周年油氣合作成績單

  二、國際要點

  供需結構偏緊支撐國際油價高位運行

  澳大利亞罷工風波繼續擾動天然氣市場

  三、國內要點

  原油生產加快,天然氣生產有所放緩

  油氣儲備體系加速完善

  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

  “三桶油”持續加碼新能源業務

  中國油企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業務

  成品油價格將迎來顯著上調

  焦點月評

  細數“一帶一路”10周年油氣合作成績單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油氣行業積極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路越走越寬,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和新鮮活力。

  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我國油氣企業通過勘探發現與資產并購方式獲得一批大型油氣田,構建起基本覆蓋全球重點區域的全球油氣投資與生產網絡。40多家油氣企業在中東、美洲、中亞和非洲等地的60多個國家參與200多個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擁有9個千萬噸級油氣田和10多個200萬噸以上級油氣田。2022年油氣作業產量3.8億噸,較2012年增長近一倍。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6個國家投資了100余個油氣項目,2022年作業產量2.7億噸,占海外總產量的70%。

  在油氣工程服務領域,隨著油氣資源國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市場多元化快速發展,規模大、需求穩定的油氣工程服務市場為我國油服行業開展業務提供了良好機遇。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油氣工程裝備不斷輸入中東、印尼、緬甸等海外市場,幫助當地建立起石油工業體系。中國企業建成伊拉克米桑油田、烏干達阿爾伯特湖油田等標志性工程,打造新一批“中國名片”。

  在油氣基礎設施領域,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緬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中俄原油管道復線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相繼投運,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開發建設持續推進,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基本形成。目前,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正在推進中,該線建成后,將與已建成的A、B、C線一道,形成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網,成為中亞地區規模最大輸氣系統,屆時我國從中亞進口天然氣輸氣能力將提升至每年850億立方米。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自2019年12月投產供氣后,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將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2022年2月中俄簽署協議,俄方將經由中俄遠東線每年向我國供應高達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中蒙俄天然氣管道是俄羅斯繼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成功運營后規劃的又一條備受矚目的對華輸氣線路,該項目設計輸氣能力為500億立方米。這些管線全力輸出后,僅俄羅斯對華管道氣供應能力就將達到每年近千億立方米。

  在油氣貿易領域,截至2022年底,中哈原油管道累計向我國輸油超過1.6億噸;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已累計向我國輸送天然氣超過4200億立方米,惠及我國25個省、市、自治區近5億人口。目前,我國的管道氣進口主要來自中亞、俄羅斯及緬甸,在運天然氣管線產能合計1050億立方米/年,在建管道產能約400億立方米/年。2022年,在國際LNG價格高企的背景下,中亞天然氣管道向我國國內輸氣432億立方米,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向我國國內輸氣突破150億立方米,為我國國內天然氣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石油煉化和化工領域,截至2022年,我國油氣企業通過投資建設和資產收購等方式共獲得20多個海外煉化項目,分布于中亞、非洲、亞太、歐洲和中東地區,總煉油能力達到7360萬噸/年。其中,中國石化參股37.5%的沙特延布煉廠總投資額超過80億美元,是我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經過多年發展,其生產運行水平已達到世界領先,成為我國石化產業“走出去”的樣板項目。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我國油氣企業深度參與全球油氣業務。“三桶油”是落實油氣國際合作的重要主體,通過投資、貿易、工程服務和產能合作等多種方式,與各國企業共同開展務實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上百個項目落地。其中,中國石油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管理運作著50余個油氣項目,自2019年以來,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當量超過1億噸,為中國石油“三個1億噸”格局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石化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23個國家投資44個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在全球5個國家參與投資8個煉化、倉儲項目,總投資約117.71億美元。中國海油與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80家國際石油公司簽訂了200多個對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計引進外資超2500億元。在多個世界級油氣項目持有權益,資產遍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其機制靈活的優勢,在海外油氣合作中獲得了更多的合作機會,成為推動“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的重要力量。如中曼石油,自2010年開始進軍國際市場,憑借自身高性價比的服務在海外承攬布局海外鉆井工程服務。目前公司已經與國際四大油服都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海外項目遍布中東、西亞、非洲以及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國外業務占比逐年增長。

  國際要點

  1.供需結構偏緊支撐國際油價高位運行

  9月5日,沙特宣布將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執行的100萬桶/日的自愿額外減產一次性延長3個月,直至2023年第四季度。減產措施延長后,沙特10月至12月石油日產量將在900萬桶左右,為數年來的最低水平,比沙特每天1200萬桶的最高產能低25%。同日,俄羅斯也決定將9月執行的30萬桶/日的石油出口減量措施延長至年底。

  從今年5月起,“歐佩克+”主導的減產開始正式發力,“歐佩克+”整體的產出損失量從5月的144萬桶/日左右升至8月的255萬桶/日,增幅超76%。從8月的官方實際產量來看,“歐佩克+”減產計劃的執行程度非常高,產出損失量已達245萬桶/日,完成率已超過92%,基本完成了預期目標。尤其是沙特的原油產量至今仍在下降,成為7月后減產的主要貢獻國。在“歐佩克+”減產背景下市場供應趨緊預期持續發酵,國際能源署、歐佩克、美國能源信息署三家機構發布的9月份月報均認為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場供不應求。

  供應趨緊是國際原油價格進入9月后一路高歌的主要原因。截至9月15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90.77美元;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93.93美元。這兩種合約連續五個交易日觸及10個月高點,周漲幅約為4%。除了供應趨緊外,油價還受需求、庫存等因素影響。從需求來看,沙特阿美連續4個月上調對亞洲出口官價,意味著沙特繼續看好亞洲地區原油需求。從庫存來看,美國原油庫存大幅下降,進一步支撐油價上漲。

  整體來看,在“歐佩克+”積極干預的情況下,原油供應緊張局面延續,而旺季需求仍在,原油供需結構仍然偏緊,預計油價將保持高位運行。美銀稱,“歐佩克+”在年底前維持目前的供應削減計劃,加上亞洲的需求支撐,2024年前布倫特原油價格或將達到100美元/桶以上。 

  2.澳大利亞罷工風波繼續擾動天然氣市場

  9月8日,雪佛龍在澳大利亞的兩座LNG出口工廠開始部分罷工;9月14日,罷工升級。在持續的罷工危機影響下,歐洲天然氣價格劇烈波動。事實上,自8月初以來,澳大利亞LNG工廠罷工風波就已經令全球天然氣市場陷入動蕩。8月1日至9月7日,歐洲TTF天然氣價格累計上漲16.2%,亞洲JKM氣價漲幅12.9%,美國HH價格則下跌1.8%。9月8日開始部分罷工的兩個出口工廠中,Gorgon工廠出口能力達到1560萬噸/年,Wheatstone工廠出口能力890萬噸/年,分別為澳大利亞第二大和第五大出口工廠,合計出口能力達到該國總出口能力的28%,占全球出口能力的5.1%。從出口目的地來看,澳大利亞LNG主要供應亞洲國家,2022年澳大利亞向其前三大出口目的地日本、中國、韓國的出口總量占比超過80%。雖然澳大利亞LNG供應中斷對亞洲市場的沖擊最為直接,但歐洲氣價的漲幅卻大于亞洲市場,主要原因在于歐洲自身天然氣供應彈性不足。

  一方面,歐洲主要天然氣產地產量持續下滑。荷蘭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但由于境內主產地格羅寧根氣田的生產鉆探持續引發地震,荷蘭政府計劃從今年10月開始關閉該氣田,2024年10月1日徹底關停。此外,挪威氣田檢修維護時間超預期,對歐洲供應量偏低。另一方面,俄羅斯對歐洲管道氣供應量大幅減少,且向歐洲輸送的LNG也降至兩年來最低水平。數據顯示,今年1—8月歐洲平均每周從俄羅斯進口管道天然氣5.16億立方米,同比減少69%。8月份抵達歐盟港口的俄羅斯LNG比去年同期下降25%以上,至77萬噸左右,這是自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受以上因素綜合影響,LNG成為平衡歐洲市場供需缺口的關鍵因素,因此澳大利亞LNG斷供對歐洲市場的沖擊不容忽視。

  從目前歐洲天然氣儲備情況來看,8月18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已裝滿天然氣儲存設施的90%,比11月1日的最后期限提前了兩個半月。截至9月4日,歐洲整體天然氣庫存已經到達1062太瓦時,庫容占有率達到93.34%。受到庫存基數較高以及需求弱勢的影響,今年歐洲天然氣注庫進程明顯快于去年。后期來看,歐洲天然氣供應偏緊的形勢下,事件性的供應沖擊仍可能階段性拉升氣價,如此次澳大利亞罷工事件使全球天然氣市場收緊、氣價上漲。若冬季氣溫較低,天然氣消耗速度也將加快,帶來供應緊張問題。

  國內要點

  1.原油生產加快,天然氣生產有所放緩

  國家統計局9月15日發布的能源生產情況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產品生產均保持增長。與7月份比,原油生產加快,天然氣生產有所放緩。具體來看:

  原油生產增速加快,進口加快增長。8月份,生產原油1747萬噸,同比增長3.1%,增速比7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6.4萬噸。進口原油5280萬噸,同比增長30.9%,增速比7月份加快13.8個百分點。1—8月份,生產原油13985萬噸,同比增長2.1%。進口原油37855萬噸,同比增長14.7%。

  原油加工增速繼續加快。8月份,加工原油6469萬噸,同比增長19.6%,增速比7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日均加工原油208.7萬噸。1—8月份,加工原油49140萬噸,同比增長11.9%。

  天然氣生產穩定增長,進口繼續較快增長。8月份,生產天然氣18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3%,增速比7月份放緩1.3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8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1086萬噸,同比增長22.7%,增速比7月份加快3.8個百分點。1—8月份,生產天然氣152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7%。進口天然氣7771萬噸,同比增長9.4%。

  2.油氣儲備體系加速完善

  8月22日,福建省首個公用型原油保稅倉庫在泉州啟用。當天,一批14.2萬噸的進口保稅原油順利卸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20萬立方米的保稅儲罐,后續該批貨物將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陸續分撥。保稅倉庫是經海關批準設立、專門存放保稅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貨物的倉庫。公用型保稅倉庫則由主營倉儲業務的中國境內獨立企業法人經營,專門向社會提供保稅倉儲服務。在國際原油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部分合同可能會履約不良,出現內銷補稅而抬高成本,增加風險。此外,企業直接進口原料往往要批量采購,資金占用量較大,而且占用資金時間長,尤其不利于中小型企業開展貿易。公用原油保稅倉庫有利于改善這一狀況,即將原油存在公用保稅倉庫,能暫緩交納關稅,還能隨用隨交,解決進口企業資金流的問題。而且,可以實現日常儲備原油在海關監管下以保稅形式存儲,動用時繳納增值稅,降低財務費用。同時,可形成區域進口原油的替代供應鏈。

  8月23日,山東省港口集團青島港董家口原油商業儲備庫(三期)舉行投產儀式。至此,董家口港區原油商業儲備庫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共計520萬立方米原油儲罐及配套設施全部建成投產,這標志著我國沿海港口單體容量最大的油品庫區全面建成投產。近年來,隨著原油貿易業務迅猛發展,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崛起,上下游關聯企業加速集聚,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次投產的三期工程與董家口港區已建成投用庫區互聯互通,共同形成總庫容達1106萬立方米的原油罐群,該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提升董家口港區的油品儲運能力,為腹地石化企業原油、燃料油和稀釋瀝青等原料的供應提供有力保障。

  8月22日,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青島LNG接收站27萬立方米儲罐全部建成完工。該儲罐是目前國內容積最大、首座完工的超大型LNG儲罐,投用后將大幅提升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屆時,該站年接卸能力將達1100萬噸、年供氣能力將提升至165億立方米,邁入千萬噸級LNG接收站行列,成為國內同期年接轉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

  9月7日,我國首座LNG接收站——廣東大鵬LNG接收站累計接卸量突破1億噸,成為我國接卸量最大的LNG接收站。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LNG接收站27座,年接收能力超過1.2億噸,規模位居國際前列。同時,我國在建LNG接收站超過30座,建成后年接收能力將超過2.1億噸。

  3.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

  9月5日,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國家管網湖北潛江至廣東韶關輸氣管道工程湖南衡陽至廣西桂林段投產。新投產的管道起自湖南衡陽分輸站,止于廣西桂林輸氣站,線路全長447千米,途經兩省(區)三市,設計年輸氣量25億立方米。工程的順利投產,有助于進一步盤活廣西LNG存量,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對沿途所經省(區)市的經濟轉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新投產的管道,與湖北潛江至廣東韶關管道形成人字形大通道,是我國“南氣北上”新通道。該通道與西氣東輸二線、川氣東送等主干管道相連,年輸氣能力約60億立方米,為中東部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增添“綠色動力”。

  9月15日,我國“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工程——國家管網集團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川氣東送二線全長4269千米,包括1條干線、多條支干線,途經八省市,與川氣東送一線、西氣東輸管道系統、蘇皖管道聯通,串接起西南氣區、沿海LNG資源和中東部市場,在我國內陸腹地構筑起又一條東西走向的能源大動脈。該工程是實現我國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新格局的關鍵一步,也是川渝地區千億立方米大氣田和百億立方米儲氣庫的戰略輸送通道。工程建成后,每年將為沿線地區輸送天然氣超200億立方米,進一步促進中西部和東部沿海地區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4.“三桶油”持續加碼新能源業務

  9月7日,中國石油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收購普天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本次收購是中國石油在充電領域的重要布局。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帶來旺盛的充電需求,同時對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充電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普天新能源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超2萬臺。此次收購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石油新能源網絡,打造“充電+”產業生態。中國石油表示,將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窗口期,完成充電樁業務在全國的戰略性布局,力爭進入充換電頭部企業行列。

  除了中國石油收購充電業務外,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新能源業務亦取得積極進展。中國石化積極實施碳達峰工作方案,布局新能源產業,加強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碳減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上半年,中國石化持續推進節能降耗工作,減少排放2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回收利用二氧化碳84.3萬噸;回收甲烷4.34億立方米,相當于減少排放651萬噸二氧化碳。

  中國海油充分依托海洋資源開發的能力優勢,積極布局新能源業務,加快發展海上風電。以岸電項目和智能油田建設為著力點,推動綠色低碳管控體系建設。上半年,“海油觀瀾號”和文昌深遠海浮式風電示范應用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開啟風電業務從淺海走向深遠海;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成功投用,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

  5.中國油企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業務

  8月19日,中國石油與莫桑比克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這是中莫能源領域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國石油自2001年由物探業務進入莫桑比克油氣服務市場以來,積極參與莫油氣投資業務,不斷推動雙方在油氣勘探開發、生產、天然氣加工和銷售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根據此次的新協議,中國石油與莫桑比克國家石油公司將立足中莫油氣合作長遠戰略目標,深化在多個領域的互利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融合發展。

  8月28日,中國海油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工程建設和油田服務、綠色低碳、原油貿易等領域加強深化合作。近年來,深水領域已經成為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業務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巴西擁有巨大的石油探明儲量,其深水油氣資源特別是鹽下石油儲量豐富,稟賦優異。巴西鹽下層油田被認為是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勘探發現,吸引了全球眾多石油巨頭的巨額投資。中國海油在拓展全球業務的同時,逐步布局“加倉”超深水,加大鹽下超深水油田投資,優化海外發展戰略布局,努力實現儲采穩步增長,進一步提高油氣供應能力。目前,中國海油在巴西擁有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布茲奧斯(Búzios)油田一體化開發項目7.34%權益,全球巨型鹽下深水油田梅羅(Mero)油田一體化開發框架下9.65%權益,以及其他多個深水油氣區塊資產。其中,中國海油參與的兩個在產油田梅羅油田和布茲奧斯油田均成為海外油氣開發的“明星項目”,在全球油氣開發領域表現矚目。2022年12月,中國海油完成布茲奧斯項目權益增持,并在當月成功簽署桑托斯盆地天然氣輸送系統和天然氣處理系統合同,成為巴西第一家實現天然氣自主銷售的外國公司。

  6.成品油價格將迎來顯著上調

  9月6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消息,自2023年8月23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震蕩運行,平均來看,倫敦布倫特、紐約WTI油價比上輪調價周期上漲0.78%。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測算,調價金額每噸不足50元。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本次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9月20日24時,國內油價將迎來年內第19輪調整。在上一輪調整擱淺后,本輪計價周期內,國際油價數次刷新年內新高,一攬子原油平均價格變化率處于較大正值范圍,本輪油價上調幾乎已無懸念。預計9月20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將迎來顯著上調。

  責任編輯:吳蘇靈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