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時間:2023-08-14 16:48
《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2022》)是宣傳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經驗的品牌和展示青海清潔能源發展成就的窗口,由青海省能源局和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聯合編寫。《報告2022》涵蓋了清潔能源發展綜述、發展形勢、常規水電及抽水蓄能、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地熱能、天然氣、新型儲能、氫能、電網、清潔能源對全省經濟帶動效應、政策要點、熱點研究方向等14個篇章,從客觀數據入手作簡明入理分析,全面、客觀、準確反映了2022年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總體狀況,分類提出了發展趨勢、發展特點及對策建議,幫助行業更好認識和把握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的脈絡及規律,為政府規劃決策、專家深化研究、企業生產經營提供工作參考,對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報告2022
2022年,青海省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重大清潔能源項目加快建設,第一批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全面開工,海南戈壁基地、海西柴達木沙漠基地納入國家規劃布局方案,瑪爾擋、羊曲水電站有序推進,首批76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核準,實現全省抽水蓄能項目核準零的突破;西寧北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魚卡-托素750千伏線路等項目建成投運,骨干網架結構進一步加強;世界最大規模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全面建成投運,青豫直流最大運行功率達到600萬千瓦;“綠電5周”全清潔能源供電再次刷新世界紀錄。青海省聚力源網荷儲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青海省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突破4000萬千瓦,占比突破91%。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各類電源總裝機容量4468萬千瓦,同比增長8.6%。煤電裝機容量392萬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的8.8%;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4076萬千瓦,占比達91.2%。其中,水電裝機容量1261萬千瓦,占比28.2%;風電裝機容量972萬千瓦,占比21.8%;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842萬千瓦,占比41.2%,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0.8萬千瓦,占比0.02%。
2018-2022年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及年增長率變化對比
青海省2022年各類電源裝機容量及占比
清潔能源發電量呈現“一降三升”特征。2022年,青海省各類電源全口徑總發電量99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發電量839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84.5%。其中水電發電量427億千瓦時,占各類電源總發電量的43.0%,同比降低15.4%,仍是第一大發電量主體;風電發電量156億千瓦時,占各類電源總發電量的15.7%,同比增加20%;太陽能發電量256億千瓦時,占各類電源總發電量的25.8%;同比增加21.5%,生物質發電量0.30億千瓦時,占各類電源總發電量的0.03%,同比增加30.4%。
青海省2022年各類電源年發電量及占比
青海省清潔能源技術創新能力有效提高
青海省圍繞產業延鏈強鏈補鏈,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多能互補綠色儲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入《青海省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建設工作方案》,青海省氫能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成立。21臺50兆乏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在青海全面建成投運,成為世界首個、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青豫直流最大運行功率達到600萬千瓦。建成國內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實現100%可溯源綠電供應,重點指標和核心技術應用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常規水電及抽水蓄能方面
常規水電站有序推進。截至2022年底,瑪爾擋水電站大壩填筑至3251m高程(完成85.5%),羊曲水電站羊曲水電站壩體填筑至2607m高程(完成47%),工程形象進度滿足2024年投運目標。李家峽擴機項目已完成5號機組蝸殼安裝,工程形象進度滿足2023年投運目標。
抽水蓄能電站核準實現零的突破。哇讓、同德、南山口、瑪沁、龍羊峽儲能(一期)、共和、大柴旦、大柴旦魚卡、德令哈、格爾木那棱格勒10個站點(1790萬千瓦)納入國家“十四五”抽水蓄能核準計劃,規模居西北五省之首。哇讓、同德、南山口3個站點(760萬千瓦)抽水蓄能獲得核準,占全國同期核準總規模的11%。
太陽能發電方面
2022年,青海省太陽能發電裝機和占比再創新高。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842萬千瓦,占比41.2%,是省內第一大電源。其中,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1821萬千瓦,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21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累計總裝機容量居全國第7位,集中式光伏裝機容量居全國第2位。
太陽能年發電量及占比重穩步增長。2022年青海省太陽能發電年發電量達到256億千瓦時,占比25.8%。其中光伏發電年發電量252億千瓦時,占比25.4%;光熱發電年發電量3.6億千瓦時,占比0.4%。
青海省已構建起“金屬硅-多(單)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電池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鏈,建成多晶硅產能14.53萬噸,單晶硅產能83吉瓦,晶硅切片產能850兆瓦,晶硅組件產能880兆瓦。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和科技前沿,青海省重點突破高效晶硅、電池片及光伏組件等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電池研發轉換效率達到25.06%,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2018-2022年青海省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變化趨勢
風力發電方面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風電累計裝機容量972萬千瓦,占比21.8%,是省內第三大電源。2022年青海省風電年發電量達1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8%,占全部電源總發電量的15.7%,首次超過煤電發電量,成為繼水電、太陽能之后的第三大發電量主體。分市(州)看,風電發電量集中在海西州、海南州,2022年發電量分別為81.1億千瓦時和68.2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省風電總發電量的52.1%和43.8%。
2018-2022年青海省風電裝機容量變化趨勢
生物質發電方面
青海省已投產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全部為沼氣發電項目,累計總裝機容量0.8萬千瓦。其中,“十三五”期間累計裝機容量0.5萬千瓦,2021年新增裝機容量0.3萬千瓦,2022年無新增項目。分市(州)來看,青海省生物質發電項目均位于西寧市,其他市(州)尚未開發生物質發電項目。
地熱能方面
青海省貯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資源種類齊全,水熱型地熱、淺層地熱能、干熱巖三種類型均有發現。2022年青海省共部署實施5項地下熱水資源調(勘)查項目及1項全省地熱資源綜合研究科研項目,實施地熱勘探井3眼,累計投入資金1789.69萬元。同步實施了共和縣地熱供暖改造示范項目,采用“取熱不耗水”工藝、“一采一灌一備”對井模式,以“地熱+熱泵”方式實現地下熱水資源清潔供暖,供暖面積達5萬平方米。
天然氣方面
截至2022年底,青海油田年產天然氣60.0027億立方米,多年維持在60億立方米以上,位居全國第4,累計生產天然氣1067.96億立方米。2022年,青海省天然氣消費量36.8億立方米,同比下降3.5%。
2018-2022年青海省天然氣生產與消費量變化情況
新型儲能方面
2022年青海省新增電化學儲能電站1座,裝機規模10萬千瓦/2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0.7%。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已建成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14個,儲能容量達48.24萬千瓦/73.29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約1.5小時。
青海省已建成電網側儲能電站3座,總規模為18.2萬千瓦/36.4萬千瓦時,裝機占全省總規模的37.7%,容量占全省總規模的49.7%,其余均為電源側儲能。
2022年青海省新型儲能建設場景情況
氫能方面
2022年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能源局發布《青海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青海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青海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明確近期(2022-2025年)為氫能產業培育期,中期(2026-2030年)為氫能產業成長期,遠期(2031-2035年)為氫能產業壯大期。同步圍繞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制氫等12方面制定促進措施,積極引領氫能產業高質量穩步發展。
經過近兩年的培育,隨著“氫”裝上陣(海東)碳中和物聯產業園氫油電超級能源中心項目、華電德令哈3兆瓦光伏制氫等項目開工建設,標志著青海省綠氫產業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電網方面
2022年青海省最高用電負荷1206萬千瓦,同比增長7.39%;全社會用電量92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1%。其中西寧地區大工業負荷增長較快,最大負荷、日用電量均17次創新高。
青海電網結構呈“東密西疏”分布特點,電網已覆蓋西寧市、海東市以及海南、海北、黃南、海西四個州、果洛、玉樹州大部,其中西寧和海東是電網的核心地區。截至2022年底,青海電網通過7回750千伏交流線路與西北主網相連,通過1回±800千伏直流線路與河南電網相連,通過1回±400千伏直流線路與西藏電網相連。
2018-2022年青海電網最大負荷及增速變化
2018-2022年青海省全社會用電量及增速變化
清潔能源對全省經濟帶動效應
聚焦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目標,青海省緊抓重點項目建設。2022年,青海省完成清潔能源領域投資337.9億元,占全省能源投資的68.6%,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19.6%。2018-2022年,青海省清潔能源投資不斷增長,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不斷提升。特別是在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臨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下降的情況,清潔能源投資逆勢而上,有效對沖了經濟下行壓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2018-2022年青海省清潔能源投資及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