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時間:2024-07-19 10:55
7月10日,清晨,在青海省海西州柴達木盆地柴西南區域,經過前一夜雨水的沖刷,天空已經放晴。
站在青海油田采油二廠野外公寓院內,遠處層巒疊嶂的昆侖山脈盡收眼底。山頂上白雪皚皚,終年不化。
早上8時剛過,趙金桂像往常一樣,把勞保手套往后褲兜里一塞,甩著馬尾辮,邁著大步,向著不遠處的拉油罐車走去。
趙金桂今年34歲,是青海油田采油二廠扎哈泉采油作業區女子運行班的一名員工。她從事拉油工作7年來,平均每天拉油3至4罐車,已經累計拉油上萬噸,隨車拉運上萬公里。
“作業區里,有一些遠距離油井,沒有進入集輸流程,不能通過輸油管線輸送,只能依靠拉油這種方式。每天我們及時把油井里生產出來的原油收裝到油罐車里,再運送到聯合站,就像把豐收的糧食顆粒歸倉。”趙金桂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她深知,自己的崗位很平凡,意義卻不平凡。
拉油罐車行駛在戈壁和雪山之間,這條路趙金枝已經走了7年。
“走!趁著天氣好,咱們趕緊出發!”趙金桂麻利地坐上副駕駛座,和罐車司機說道。高原上,7月的天,說變就變,她體會深刻。
就在前一天傍晚,趙金桂在拉當天最后一車油時,天空忽然劃過一道閃電,緊接著雨就噼里啪啦下了起來。
她等了一會兒,雨還是沒有停下來。趙金桂果斷冒雨向著戈壁深處的單井罐跑去。她站在單井罐頂,雙手打開閥門,調整油速,任憑雨點打在身上。直到裝車完畢,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這樣的天氣,她已經見怪不怪了。
趙金桂的思緒又回到了眼前。當天,她拉油任務的第一站是距離野外公寓30公里以外、作業區最偏遠的扎205井場。
一路上,拉油罐車載著趙金桂行駛在“搓板路”、浮土路、蜿蜒小路等各式各樣難走的路面上。路的兩邊,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布滿了星星點點的小土丘,丘頂上長著一簇簇駱駝刺,浮現出一絲絲綠色生機。
來到扎205井場,趙金桂戴上手套、防曬口罩和防蚊帽,麻利地跳下罐車,快步走到3米多高的單井罐前,沿著扶梯爬上罐頂。她仔細檢查,確認油溫、壓力達到標準后,開始緩緩扳動放油閥。
趙金桂與駕駛員在井場配合裝油。這期間,趙金桂要不停地檢查裝油流程,確保裝油不污染環境。
這時,成群的蚊子好像是聞著味就來了,繞著趙金桂飛來飛去,伺機而動,美美地飽餐一頓。趙金桂專心地轉動閥門、盯緊參數,根本顧不上驅趕成群的蚊子。雖然做了防護,但身上還是被狡猾的蚊子咬了幾口。
下了單井罐,趙金桂忍不住撓了撓脖子上剛剛被蚊子咬的幾個大包。她皮膚容易過敏,脖子上頓時紅了好幾大片。
“春天吃沙子,夏天喂蚊子,早就習慣啦!只要能順利完成任務,讓蚊子咬兩口,怕啥?”拉油任務完成后,她回到宿舍,跟舍友調侃。
然而,說到這份工作的危險性,趙金桂嚴肅起來:“咋能沒危險呢?如果罐里溫度太高、壓力太大,就會造成流速太快,易發生閃燃。”
“還有,罐口揮發出的各類氣體具有一定的毒性,有中毒的風險。操作當中,就要嚴格遵守規程,注意防火、防爆、防雷、防中毒……”細數這項工作的風險,趙金桂深深吸了一口氣。
“怕苦,怕危險,就干不了這份工作。既然干了,就沒有弱女子了!”趙金桂說得堅定有力。(記者 呂殿杰 焦玉娟 通訊員 孫成華 攝影報道)
拉油出發前,趙金桂和罐車司機認真核對任務,并對油罐車進行安全檢查。
到達拉油現場,趙金桂熟練地向油罐頂攀爬,準備開閘裝油。
油罐車回到卸油臺卸油的間隙,趙金桂認真記錄當天的拉運數據。
盡管全副武裝,趙金桂還是被蚊蟲叮咬,脖子上冒出幾個大包。
趙金桂熟練地點火,準備調整裝油罐內的油溫。
責任編輯:江蓬新